关键词:
小月柳珊瑚
网状软柳珊瑚
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摘要:
为从海洋生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开发高效、安全、无毒的食品天然防腐剂提供物质基础,本文系统化的调研了来自广西涠洲岛海域的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网状软柳珊瑚(Subergorgia reticulata)和花刺柳珊瑚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化学成分,初步评价了个别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通过使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对小月柳珊瑚乙醇-二氯甲烷(1:1)提取浓缩液的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了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相结合,并参考文献,利用红外、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这15个化合物中有2个是新化合物(M1-Menelline A, M2--Menelline B),其余为已知化合物,在这些已知化合物中,结构类型包括1个邻苯二甲酸酯(M3)、1个生物碱(M4)、1个酰胺类物质(M5)、1个环二肽类物质(M6)、9个嘧啶嘌呤类化合物(M7-M15)。
对网状软柳珊瑚乙醇-二氯甲烷(1:1)提取浓缩液的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并通过文献对照,确定出这8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构类型包括:1个甾醇类化合物(S1),5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S2-S6),1个酰胺类化合物(S7),1个简单芳香环类化合物(S8)。其中S1,S5-S8都是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对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发酵液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得到了11个化合物,确定出7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包括:1个新化合物[B1--8-甲基-环(S-脯氨酸-R-亮氨酸)];2个苯甲酸酯化合物(B2,B3);1个环二肽(B4);1个酰胺类物质(B5);1个长链烯烃化合物(B6);1个芳香环类化合物(B7)。
对11个单体化合物M1-M3、M6-M9和B1-B4,以4种常见食品腐败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有4个至少对食品腐败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其中3个化合物(M1,M2,B1)的活性较强,可作为潜在的食品天然防腐剂。
本文还对近三十年来全球海域柳珊瑚萜类物质及其共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和这些物质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