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洋生物
荔枝螺
星虫
鬼鲉
蜈蚣藻
解热
抗炎
抗氧化
血栓
免疫
血糖
摘要:
国家海洋局2012年设立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几种重要海洋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保藏和利用”,该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负责“海洋药用生物的活性研究”的任务。项目要求我们针对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中药用资源缺乏的瓶颈问题,重点开展蜈蚣藻中蜈蚣藻氨酸制备及降血糖活性研究、星虫激酶抗血栓活性研究、荔枝螺解热抗炎功效评价、鬼鲉免疫调节活性鲉鱼肝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根据课题任务的要求,本论文研究工作通过设计不同药理水平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开展荔枝螺解热抗炎抗氧化活性、星虫抗血栓活性、鬼鲉肝脏增强免疫活性以及蜈蚣藻降低血糖活性的研究,从而确定适宜于大样本筛选、又能很好地反映其活性的评价方法。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系统地综述了四种海洋药用生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到第五章为实验部分,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第二章黄口荔枝螺解热抗炎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第一节黄口荔枝螺样品制备将荔枝螺的软体和螺壳进行分离。软体部分进行匀浆离心,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软体冻干粉;螺壳进行干燥粉碎,得到螺壳粉。对荔枝螺的软体部分进行细分,分为内脏团和腹足。内脏团一部分经沸水浴烫30 min,再进行匀浆冻干,另一部分直接进行匀浆冻干;腹足的处理同内脏团,共得制备样品7个。第二节解热活性评价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整体动物模型来评价荔枝螺(TLST-1,0.42 g/kg,临床等效量;TLSH-2,1.80 g/kg,临床等效量;TLST-2,0.80 g/kg,临床等效量;TLSH-3,0.79 g/kg,临床等效量;TLSH-5,0.35 g/kg,临床等效量)解热抗炎活性,并且检测模型大鼠体内的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Na+/Ca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 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荔枝螺解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均能显著抑制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上升,并且与阳性药阿司匹林相比显示出更加持久的药效,同时荔枝螺螺壳解热活性强于荔枝螺软体;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解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大鼠体内 PGE2、cAMP、Na+、Ca2+、Na+/Ca2+、TNFα、IL-1β、IL-2 和 IL-6 的含量有关。第三节抗炎活性评价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致炎模型来综合评价荔枝螺(TLST-1,0.32g/kg,1/2倍临床等效量;TLST-1,1.27g/kg,2倍临床等效量;TLSH-1,1.32g/kg,1/2倍临床等效量;TLSH-1,5.29g/kg,2倍临床等效量)抗炎活性,并且检测模型大鼠体内的PGE2、cAMP、Na+/Ca2+、TNFα、IL-1β、IL-2、IL-6、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探讨荔枝螺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抑制炎症大鼠血浆和组织中PGE2、TNFα、IL-1β、IL-2和IL-6含量的升高,明显抑制组织中NO的过量释放,减少了其细胞毒作用;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增强SOD活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丙二醛的释放,避免机体损伤。第四节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研究荔枝螺软体(TLST-1终浓度分别为 1.25 mg/mL、2.5 mg/mL、5.0 mg/mL、10.0 mg/mL、20.0 mg/mL)和螺壳样品(TLSH-2终浓度分别为 1.25 mg/mL、2.5 mg/mL、5.0 mg/mL、10.0 mg/mL、20.0 mg/mL,TLSH-3终浓度分别为 0.31 mg/mL、0.62 mg/mL、1.25 mg/mL、2.5 mg/mL、5.0 mg/mL)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螺螺壳和软体样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样品浓度越高,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越好。第三章光裸星虫溶解血栓活性评价研究第一节光裸星虫样品制备对星虫进行解剖分离,得到体壁+内脏、体腔液。体腔液单独收集,体壁+内脏进行剪碎处理,经反复冻融2次、再经匀浆充分抽提后,和体腔液分别离心均得到上清液和沉淀,体壁+内脏上清液冷冻干燥,其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