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筛选
抑菌活性
生物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生理生化性质
摘要:
海洋微生物由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种类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人们开发研究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系统研究了产活性物质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以及菌株的鉴定、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从海参肠中分离得到200株海洋细菌,经过琼脂切块法和滤纸片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得到13株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5%,且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抑菌作用。
2.选取HS-A38, A8-5, A8-20三株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花域芽孢杆菌、水解淀粉芽孢杆菌。最终选取一株抑菌谱广、且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HS-A38)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3.海洋枯草芽孢杆菌HS-A38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盐析、CM-52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的纯化方法,得到两种电泳纯的活性物质1和2。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41kDa和28kDa。抑菌活性检测表明,活性物质1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活性物质2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4.为了明确海洋枯草芽孢杆菌HS-A38生物活性物质2的理化性质,研究了温度、pH以及常见有机溶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副溶血弧菌为指示菌,测定了该活性物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物质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21℃高温处理30min后,仍能保持80%的抑菌活性;该活性物质具有强的pH耐受性,在pH为2-12之间仍能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常见有机溶剂不敏感,甲醇对该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几乎没有影响;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活性物质最小抑菌浓度为64g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