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粘附性水凝胶
紫外光交联
皮肤损伤
甲基丙烯酰化多巴胺
摘要:
皮肤损伤是机体受到外界冲击造成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创口敷料例如纱布、绷带等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现有研究表明,为创口环境提供一种微氧的、湿润的、无菌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但显然传统干性敷料在伤口处无法有效提供微氧、湿润条件,并且随着组织渗出液的增多,传统敷料吸收量有限,同时易发生敷料与组织粘连的情况,增加二次创伤开裂的风险,阻碍创伤愈合进程,至此,开发出一种工序简单,不粘连组织,能够提供最佳愈合环境的创口敷料被迫切需要。水凝胶作为一种柔性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柔韧性好,抗性强,伸展性优良等特点,许多研究学者也在探索水凝胶的医学应用,但由于机体创伤环境复杂,水凝胶作为伤口敷料时通常由于机械性能差,粘性不足,无菌化困难,制备工艺繁琐,阻碍了新型敷料的开发,本文受到海洋生物贻贝的启发,开发了一种粘性好,机械强度好,伸展性优良的水凝胶,并负载药物探索了作为水凝胶类敷料对创面修复的影响,以期为水凝胶在医学领域应用和开发新型创伤敷料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海洋生物贻贝的粘附机理,将具有邻苯二酚基团的多巴胺分子以及明胶分子引入双键结构,使其具有紫外光交联的能力,后进一步制备了具有共价交联能力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结构,综合红外、核磁、质谱图谱分析,均已制备成功。(2)采用紫外光交联方法,将制备好的单体分子引入丙烯酸长链中,制备了PAAc/Gel-MA、DMA-(PAAc/Gel-MA)、NAS-DMA-(PAAc/Gel-MA)水凝胶,相比于采用热聚合方法,紫外光交联凝胶化时间更快,最快6.9分钟即可凝胶化,另外引发剂用量更少,不需额外添加交联剂,极大的降低了生物毒性。随着天然分子明胶链的引入,形成了半互穿的水凝胶网状结构,使得制备得凝胶生物相容性更好,网状结构更加紧密,在引入NAS分子后,水凝胶与组织之间既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力,又存在共价相互作用力,水凝胶得粘附力大大增强,结果表明,具有NAS分子链得水凝胶剪切粘附强度达到13.09KPa,但断裂伸长率(254.6%)要比仅含DMA分子链的要低(324.2%),可能是由于分子内部网状结构更为紧密,从而导致断裂伸长率降低,并且在拉伸强度上,含有NAS分子的水凝胶表现出更高的性能,达到0.524Mpa。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验证粘附性能,选取了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生物材料进行粘附测试,结果显示在引入DMA分子以及NAS分子后均显示出优良的粘附性能。(3)最后本课题通过血液相容性试验、体外细胞实验对各组水凝胶进行了生物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各组水凝胶未发生溶血现象,溶血率均低于5%,满足医用材料标准,在体外细胞实验中,由于邻苯二酚基团的引入,大大降低了细胞毒性,并改善了细胞增殖的环境,DMA-(PAAc/Gel-MA)水凝胶细胞活度最高可达219.63%,在确认凝胶材料无毒,生物安全性优良后,将模型药物载入凝胶内,进行了药物体外释放行为评估,结果显示,水凝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在第3天时,最终累积释放度为83%,以时间对累积释放量绘制释放曲线并对其进行方程拟合,发现符合多种释放行为,是一个以一级动力学为主,并存溶蚀和缓释行为的复杂过程,进一步证明了该类水凝胶在负载药物后,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紫外光交联制备了一种氢键作用力与共价相互作用共存的粘附性水凝胶,具有机械性能优良,柔韧性好,粘附力强,生物安全性高等特点,为水凝胶在皮肤创伤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敷料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