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兴医学生物技术的两用性
伦理框架
伦理学分析论证
伦理治理
摘要:
新兴生物技术作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促进医学发展以及提升健康水平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研究与应用亦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凸显了技术的“两用性”特征——即一项技术在带来巨大受益的同时,也存在被滥用或误用而引发严重风险的可能性。人们对于新兴医学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的忧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源于多个现实案例所揭示的深刻教训。近年来,我国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致力于在医疗领域实现更多突破性进展,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两用性所带来的复杂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有效的解决。
在促进新兴医学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监管其滥用或误用风险,已成为当前亟需应对的现实挑战,同时也是生命伦理学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出发,对当前新兴医学生物技术所展现的两用性特征所带来的关键伦理挑战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期为降低这类风险,促进该领域的积极发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本文主要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首先简要回顾了技术两用性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历程,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监管的大致情况。随后,归纳了新兴医学生物技术的两用性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并系统性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用性”概念及其易混淆的若干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以明确其内涵与外延。通过梳理主要伦理学理论,本文探讨了适用于新兴医学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的伦理学理论及原则,提出了评价技术两用性问题伦理框架,涵盖人类福祉原则、负责任研究原则以及公正原则。
在伦理学论证中,本文逐一对两用性风险评估问题、学术自由与伦理约束问题以及监管策略的伦理可辩护性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首先,就两用性风险评估而言,由于新兴医学生物技术两用性风险不仅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固有属性,而且其潜在影响广泛深远,不仅关乎个体健康,也涉及公众健康、生态环境乃至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这对传统上聚焦于个体患者的风险评估范式构成挑战。此外,在评估实践中,本文分析了评估标准模糊性、风险与受益权衡的复杂性以及伦理审查机制适应性不足等主要障碍,尤其是在面对具有高受益且伴随较高风险的两用性技术时,评估需要寻求恰当的平衡。
其次,学术自由与伦理约束之间存在张力。在当前学术界,存在泛化学术自由的观点,该观点倾向于将科技视为最大的伦理,并认为伦理约束则可能成为科技发展的阻碍。然而,尽管学术自由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但其并不构成科技进步的充分条件。科技伦理规范为了确保科技发展保持其原动力,即引导科技向善。而如果学术自由过度泛化,那么将可能增加科技滥用或误用的风险。特别是在面对前沿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时,学术自由与负责任的研究应是相称的。最后,针对监管策略的伦理可辩护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行动优先”与“防范优先”不同监管策略立场,明晰了两者在技术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不同价值取向与权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审视了我国在两用性问题监管方面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具体表现为法律体系覆盖面不足、监管标准模糊性以及执行效力的欠缺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协同监管机制,以确保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两用性风险。
在对上述伦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两用性问题伦理治理路径。通过对若干错误观点的批评性审视,文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政策制定者与学术共同体间协同合作,进而推进对两用性问题的监管框架优化与策略完善,以有效应对新兴医学生物技术研究、研发与应用中不断涌现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