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壳聚糖
季铵化壳聚糖
季铵化聚苯醚
氢键作用
摘要:
壳聚糖(CS)是甲壳素脱乙酰反应后的产物,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价格低廉、来源丰富以及成膜性好的生物质资源,是用于制备阴离子交换膜(AEM)的理想原料。但是溶解壳聚糖的常见溶剂是乙酸、盐酸、柠檬酸等酸性溶剂,这会导致壳聚糖发生解聚反应,大大降低壳聚糖的机械性能。与酸溶解不同,“碱-尿素”溶剂不会导致聚合物解聚,而是通过与溶剂形成新的氢键配体,破坏壳聚糖原有的致密结构,实现溶解。由于壳聚糖的强氢键作用,这为合成性能优异的阴离子交换膜提供了绝佳的聚合物网络。本论文采用不同的离子组分与低温“碱-尿素”溶剂溶解的壳聚糖溶液进行共混,然后在KCl溶液中析出凝胶膜,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凝胶膜失水得到阴离子交换膜。研究了离子组分结构、含量等对壳聚糖基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从梭子蟹壳制备壳聚糖,探究了不同的脱乙酰反应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及粘度的影响,当在85℃反应8 h时,脱乙酰度达到78.9%,粘度达到122.78m L/g;将2 wt%的自制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开环反应得到季铵化壳聚糖(QCS)。将QCS与5 wt%CS溶液互混,得到一系列不同比例的QCS-CS阴离子交换膜。QCS与CS摩尔比为1:1(QCS-CS-1)时,其抗拉强度达到78.5 MPa,断裂伸长率为1.5%。离子交换容量为1.15mmol/g,80℃时,含水率为291.0%,溶胀率为0.6%,离子电导率为43.9 m S/cm。
2.为了提高CS基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电导率,引入阳离子电荷密度更大的季铵化聚苯醚(QPPO)作为离子组分,与5 wt%CS互混后得到一系列不同性能的QPPO-CS阴离子交换膜,QPPO与CS质量比为1:1(QPPO-CS-1)时,抗拉强度为32.4 MPa,断裂伸长率为1.75%,离子容量为1.76 mmol/g,80℃时,含水率为478.8%,溶胀率为9.8%,离子电导率为65.2 m S/cm。在80°C的1 M KOH溶液中浸泡168 h后离子容量保持率为60.2%,离子电导率保持率为65.3%。
3.为了进一步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合成了侧链含有羟基的双阳离子季铵化聚苯醚(DQPPO),并将其作为离子组分穿插到壳聚糖网络中。与5 wt%CS互混得到一系列DQPPO-CS阴离子交换膜,与QPPO-CS-1相比,DQPPO与CS质量比为1:1(DQPPO-CS-1)时,阴离子交换膜在80℃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离子交换容量及离子电导率,分别为2.54 mmol/g、91.3 m S/cm,且由于其支链上的-OH能够与CS聚合物网络上的-OH形成氢键作用,虽然离子交换容量更高,但与QPPO-CS-1相比,DQPPO-CS-1具有更低的溶胀率,80℃时,仅为7.2%。DQPPO-CS-1的抗拉强度为30.0 MPa,断裂伸长率为2.3%。此外,碱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在80℃的1 M KOH溶液中浸泡168 h后离子容量保持率为79.5%,离子电导率保持率为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