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螟
适应性进化
基因组重测序
耐旱
栖息地扩张
摘要:
大螟Sesamia interens(Walker)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农业害虫,对中国的水稻,玉米,高粱,甘蔗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大螟原为水稻上的次要害虫,仅在稻田周边零星发生。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大螟田间发生种群数量上升,局部地区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南方部分地区大螟的发生危害已超过二化螟,并由次要害虫上升成重要常发性害虫。大螟在中国原分布于北纬34°线以南,即陕西周至-河南信阳-安徽合肥-江苏淮阴线以南地区,但近年的调查发现,在中国的河南北部,山东地区,河北唐山等北方地区已有大螟危害。这暗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种植结构等的改变,大螟的分布北限也在逐渐向北扩展,未来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区存在遭受大螟危害的潜在威胁,因此亟需解析大螟栖息地扩张和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理,为重新审视水稻大螟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见解。本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1.用PacBio和Hi-C技术对大螟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获得了大小为824.97 Mb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contig N50为1.23 Mb。BUSCO分析表明,该基因组的基因覆盖率高达96.1%。共鉴定出459.72 Mb重复序列(占组装基因组的53.14%)和2085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我们使用Hi-C技术将1135个重叠群锚定在31条染色体上,其scaffold N50为28.60Mb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显著扩展的基因家族与碳代谢,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和各种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密切相关。此外,这些家族在不同环境下参与ABC转运蛋白,NOD受体信号通路和微生物代谢过程。基因组正选择分析发现,共2217个基因处于正选择状态。对这些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它们与催产素信号通路,Gn RH信号通路,Apelin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以及抗坏血酸和醛酸盐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有关。
2.对采自我国1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143个大螟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基于高质量的全基因组SNPs和SV数据集分析,发现中国大螟主要有3个高度分化的群体,对应于中国的北方,南方地区和云贵高原,具有显著的地理和环境距离隔离模式。进一步进化历史估计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螟的3个亚种群间存在不同规模的不对称迁移。
3.为明确大螟在适应新扩张栖息地中表现出选择特征的基因组区域,首先基于PBS和u-test方法对北方群体(NCN)和南方群体(SCN)之间进行了选择性清楚分析,结果表明昆虫表皮蛋白(GRP)基因在北方群体中具有强烈选择信号,推测该基因与北部群体的耐干旱适应性相关。针对近年在我国北方山东地区发生的大螟种群,我们基于CLR分析发现一些基因(例如SETMAR)受到强烈选择,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山东地区种群的局部适应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重新审视水稻大螟的防治策略提供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