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性科学议题
SSI教学
批判性思维
高中生物学
摘要: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明确指出批判性思维归为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的探究和阐释。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al Scientific Issues,简称SSI)是指由于人类对科技的不当使用,在社会上带来的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横跨政治、经济、道德、环境、伦理等诸多领域;通常涉及道德两难,由于个体所处的立场、信仰的不同,则会对这类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从而引起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争议。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教学内容开展的课堂教学称为SSI教学,能使学生对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因此,本研究探索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SSI教学能否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具体研究路径如下:
首先,对SSI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结构、测量工具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问卷来对教师和实习高中部分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了解开展SSI教学现状和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水平。然后,梳理出教材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中有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结合前期的理论文献和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SSI教学流程和策略,设计相关教学案例。
最后,在实验班开展SSI教学,通过前后测对比,用批判性思维倾向(中文版)测量表(CTDI-CV)来测量SSI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效果。
研究结果如下:
(1)贵阳某中学部分高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平均分为278.34,表明其批判性思维倾向水平尚处于矛盾状态,处于中间水平。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七个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为: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求知欲>分析能力>寻求真相>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可见,教师课可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2)由“生物学教师开展SSI教学现状”的调查可知,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SSI教学了解不够深入,开展SSI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限制教师开展SSI教学的主要原因是课时较为紧张。但都认可SSI教学的价值,也愿意尝试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SSI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提出在生物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SSI教学流程分为“情境导入,引入议题——理清议题,收集资料——开展活动,探讨议题——师生交流,总结升华——整合思想,科学决策”5个环节,共开展3个课例,在“开展活动,探讨议题”环节分别采用了“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三种教学策略,三个教学策略对学生论证能力的要求由简到难,开展的3个SSI教学课例能够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4)SSI教学开展后,对比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由前测267.43分上升到287.39分,从矛盾状态上升到较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寻求真相、求知欲、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自信心维度得到显著提升,提升不明显的是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可见,开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SSI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效果,但需要长时间开展下去才能使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到更好的提升。
最后,总结了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给一线教师的建议,给出了研究展望,其目的是明确此研究将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