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羊肠毒血症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基因组学
摘要: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可引起气性坏疽、肠毒血症以及人类腹泻等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本研究通过病理学方法诊断了12例羊肠毒血症病例,并通过厌氧培养,从12例羊肠组织中分离出12株产气荚膜梭菌。采用牛乳生化试验、16SrRNA测序和毒素基因型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利用溶血实验筛选出4株溶血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筛选出1株强毒菌株及1株较弱毒菌株进行基因组学测序和分析。
羊肠毒血症病理学诊断:12例发病羊均急性死亡,发病后期角弓反张,病程30分钟至数小时。尸体剖检显示出血性肠炎,重症病例整个肠段内有大量暗红色血样内容物;肾脏变软;心内膜、心外膜、脾脏、胸腺等部位散在或弥漫分布暗红色出血斑点。组织病理学可见严重的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坏死性肾炎、坏死性肝炎、轻度急性炎性脾肿,出血性淋巴结炎和浆液性出血性胸腺炎。
细菌分离鉴定:本研究从12例病例中分离出12株革兰阳性粗大杆菌。牛乳生化实验结果显示12株病原菌均能产酸产气,导致牛乳暴烈发酵。16S rRNA测序结果比对分析鉴定12株病原菌均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型多重PCR方法鉴定结果显示12株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并命名为NM-2024-1~NM-2024-12。溶血实验结果显示12株菌均有溶血活性,NM-2024-1、2、3、4、11菌株溶血率达85%以上,分离株NM-2024-1溶血活性最强。选取NM-2024-1、2、3和4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及小鼠半数致死量试验,生长曲线测定试验结果显示NM-2024-1、NM-2024-2、NM-2024-3、NM-2024-4分离株大约在0~6 h内生长速度较快,10 h后到达平台期,22 h开始衰亡。4株菌株总体生长速率NM-2024-3>NM-2024-1>NM-2024-2>NM-2024-4。小鼠半数致死量实验Spss-statistics 2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10~6、4.8×10~6、1.3×10~7、1.6×10~7 cfu/m L,表明分离株NM-2024-1对小鼠毒性最强,NM-2024-3毒力较弱。
选出NM-2024-1和NM-2024-3菌株进行基因组学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NM-2024-1基因组大小为3,275,124 bp,GC含量为28.38%,编码基因2832个,非编码RNA 128个(30个rRNA,97个t RNA,1个s RNA),CRISPR总数7个,基因岛6个。NM-2024-3基因组大小为3,282,695 bp,GC含量为28.34%,编码基因2848个,非编码RNA 126个(30个rRNA,95个t RNA,1个s RNA),CRISPR总数4个,基因岛11个。NM-2024-1、NM-2024-3菌株在通用数据库注释结果:KEGG数据库比对中分别有1556、1546个基因得到注释;GO数据库功能分类统计相似,其中参与细胞形成和代谢功能注释到的基因数量最高,均超过1500个;Nr数据库比对中分别有2828和2843个基因得到注释;Swissport数据库比对中分别有1746和1743个基因得到注释;COG数据库比对中分别有1923和1933个基因得到注释;此外,CAZY数据库比对中分别有489、485个基因得到注释,其中与GT(糖基转移酶)相关基因数最多,分别为173和179。TNSS系统效应蛋白注释结果发现NM-2024-1、NM-2024-3分别有6和4个基因被注释到。CARD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显示,NM-2024-1菌株共发现10个抗生素抗性基因涵盖14类抗生素,NM-2024-3菌株发现10个抗生素抗性基因与NM-2024-1菌株相比仅涵盖9类抗生素。NM-2024-1和NM-2024-3菌株均存在双组分调节系统。
本研究通过病理学方法诊断了12例羊肠毒血症、分离鉴定了12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并阐明其中2株分离菌株的基因组学特征,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控以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