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戊二醇
2-甲基四氢呋喃
酸碱协同催化
1,3-戊二烯
反式异构体
摘要:
1,3-戊二烯作为最简单的不对称双烯烃,广泛应用于橡胶、胶粘剂、树脂、香料以及药物合成等领域,在聚合物和精细化工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1,3-戊二烯主要来源于石油裂解制乙烯产生的C5馏分,面临着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以及分离过程的高能耗和高成本等系列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工业合成的1,3-戊二烯顺反异构体含量各不相同,只有反式-1,3-戊二烯才能够进行共聚合反应,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基础化工材料领域的发展应用。因此,开发高产率的1,3-戊二烯合成技术,特别是反式-1,3-戊二烯,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本论文以C5生物质衍生物为原料,设计1,3-戊二烯的绿色、高效合成新方法,并实现反式-1,3-戊二烯的定向生产。开发了系列适应性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性质与催化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可能的催化反应路径及反应机理。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乳酸衍生的2,3-戊二酮为原料,经加氢、脱氧两步合成1,3-戊二烯。在Pt/Ce/Al2O3催化剂上实现了温和条件下2,3-戊二醇的高效加氢合成。在脱水实验中,研究了 3D-类海胆状磷酸镧催化剂的晶型结构、表面酸碱性质与催化性能、产物选择性之间的关系。2,3-戊二醇在酸碱位点的协同作用下生成1,3-戊二烯,在单独酸位点作用下则会发生频哪醇(Pinacol)重排副反应。布朗斯特(Br?nsted)酸位点的存在可以有效抑制Pinacol重排的发生,同时也是1,3-戊二烯生成的关键条件。提出了以E2机理为主,E1和Elcb为辅的独特脱水机理。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了磷酸镧催化剂活性位点的原位自再生行为。受Pinacol重排副反应的影响,1,3-戊二烯的收率最高为62.6%。
(2)为了获得更高收率的1,3-戊二烯,以糠醛衍生的2-甲基四氢呋喃(2-MTHF)为原料,研究了其在稀土磷酸盐催化剂上开环脱氧生成1,3-戊二烯的反应。通过一系列控制实验、催化剂表征以及DFT计算等,探究催化剂表面各种活性位点的作用及影响。2-MTHF以多位点平行模式吸附在稀土磷酸盐催化剂的表面,通过路易斯(Lewis)酸碱位点的协同作用开环脱氧直接生成戊二烯,规避了逆-普林斯(retro-Prins)缩合副反应的发生。Br?nsted酸位点的原位自再生特性,促进了 1,4-戊二烯的异构化,助力1,3-戊二烯的高效生产。提出了 2-MTHF在稀土磷酸盐表面开环脱氧合成1,3-戊二烯的全新反应途径。在优化反应条件下,1,3-戊二烯的收率最高可达97.2%,是目前已报道的最高值,但反式结构最高仅占68%。
(3)为了实现反式-1,3-戊二烯的定向生产,以葡萄糖衍生的2,4-戊二醇为原料,经不饱和戊烯醇合成反式-1,3-戊二烯。研究了 CeO2催化剂的晶面效应、表面性质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以(110)晶面为主的纳米棒CeO2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其表面的氧化还原性能(Ce4+(?)Ce3+)是催化2,4-戊二醇选择性脱水合成反式-3-戊烯-2-醇中间体的关键因素,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位点则会影响副反应的发生。在含Br?nsted酸位点的P/SiO2催化剂上实现了反式-3-戊烯-2-醇中间体到反式-1,3-戊二烯的高效定向生产。在双床催化体系下,1,3-戊二烯收率到达89.6%,其中反式结构占比高达89.9%,并且规避了1,4-戊二烯异构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