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用药
难治性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药物基因组学选药和基于循证医学选药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因导向选择抗抑郁药组(观察组,52例)与循证医学导向选择抗抑郁药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采样刷无创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抗抑郁药物基因检测。对照组由指定医生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选择药物。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在基线时及治疗后第4、8周末进行两组抗抑郁治疗疗效评估。使用治疗中需处理的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在治疗后第4、8周末评定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897)。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HAMD-17减分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AMD-17评分存在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基线时相比,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HAMD-17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后第8周末低于治疗后第4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线时、治疗后第4周末、治疗后第8周末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导向选择抗抑郁药在降低HAMD-17评分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循证导向选择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