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
血小板活化因子
花生四烯酸
基因表达
拮抗剂
脑缺血
摘要:
该实验室对海风藤提取物单一成分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酮的脑保护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此类天然PAF受体拮抗剂的详细药理机制和作用环节以及与银杏类PAF受体拮抗剂二者之间的异同仍不甚明了.该研究正是基于此而设计的.结论:(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PAF与AA异常代谢密切关联,协同参与了神经细胞损伤发生和发展过程.(2)缺血再灌流脑皮质COX-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AF是COX-2基因表达的上游信使之一.COX-1可能不参与脑缺血性损害的发生机制.(3)脑缺血再灌流可致PAF受体基因表达异常,推测与缺血再灌流早期内源性PAF的升高及后期缺血周边区胶质细胞的聚集有关.(4)缺血再灌流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内及膜上PAF受体功能均出现下调,PAF受体基因可能参与了其调控机制.(5)脑缺血再灌流后,两类PAF受体拮抗剂均能:1.显著抑制PAF、TXA<,2>的急剧升高;2.降低COX-2基因的表达;3.减少胶质细胞在缺血区的募集,从而削减再灌流后期PAF受体基因阳性表达细胞数量.(6)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活性成分对脑缺血后TXA<,2>生成及COX-2基因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活性成分能够治疗缺血脑区AA的代谢紊乱.(7)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活性成分无论是在神经细胞膜上还是胞内PAF受体,对<'3>H-PAF的结合均具有特异性竞争拮抗作用,属竞争性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仅能抑制突触膜上<'3>H-PAF的结合,但针对神经细胞胞内PAF受体,并无竞争性.提示两类PAF受体拮抗剂的脑保护分子机理有所不同,前者的作用更可能涉及到缺血神经细胞内的PAF的信号传递及其下游基因的异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