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羟基去甲基氯胺酮盐酸盐
大脑类器官
神经毒性
神经干细胞库
细胞分裂
摘要:
研究背景:(R,S)氯胺酮是一种苯基环己胺衍生物,由(R)和(S)氯胺酮两种光学对映异构体组成,具有解离性麻醉、镇痛、抗炎、抗抑郁等特性。氯胺酮首次提出具有抗抑郁作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尽管氯胺酮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具有广泛的拟精神副作用,包括强镇静、分离、恶心和成瘾风险,因此使用氯胺酮的临床医师有一定的担忧。既往研究证实,孕期母体暴露氯胺酮(40-144 mg/kg)会损害子代大鼠的认知记忆以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发育。孕鼠从妊娠第14天至第18天腹腔注射S-氯胺酮(15,30和60 mg/kg)可能使子代表现出记忆功能障碍和抑郁样行为。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也表明,在怀孕期间或出生后第一周使用氯胺酮分别会导致胎儿大脑的神经变性或长期显著的认知缺陷。此外,临床研究报告指出,妊娠晚期氯胺酮暴露导致新生儿发生中度脑功能障碍。在一些离体研究的报告中发现,在人的胚胎干细胞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水平上,氯胺酮暴露24小时,会诱导干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变短和抑制细胞增殖等现象。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基氯胺酮在废水、水生生物甚至大气环境中均有大量检出,可能通过饮用水和气溶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造成危害。此外,氯胺酮在人类和其他物种中有潜在的生物蓄积性报道,尤其是在脑组织中,因为它吸收快、排泄慢、代谢无效。随着氯胺酮在医用上的应用前景,其对脑发育的毒性效应亦受到关注。(2R,6R)-羟基去甲氯胺酮盐酸((2R,6R)-hydroxynorketamine,(2R,6R)-HNK)是氯胺酮的活性代谢物。据报道,(2R,6R)-HNK具有较长的血浆半衰期,(2R,6R)-HNK通过增加腹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vl PAG)中AMPA受体介导的谷氨酸能传递,迅速增强老鼠的长期攻击行为。另一项研究发现,连续4周每日给予(2R,6R)-HNK(30 mg/kg)治疗导致BALB/c小鼠的记忆损害。由于氯胺酮在母体接触后对子代的神经毒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确认。我们假设氯胺酮介导的神经毒性中(2R,6R)-HNK可能在发育中的大脑中发挥作用。然而,(2R,6R)-HNK影响早期大脑发育的作用仍不清楚。伦理和实际问题限制了药物在人体(尤其是在胎儿)生物安全性的预测。在过去的十年中,人类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已被成功地分化为类皮质器官。皮质类器官比其他模型更能反映人类皮层的发育过程,它具有和人大脑皮层发育相同或相似的板层结构。表现出与妊娠早期至中期胎儿大脑相似的特征。因此,大脑类器官为药物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研究方法:1:大脑类器官的成功诱导。大脑类脑器官这一先进技术成为研究人脑发育性疾病、药物和环境污染物引起的神经毒性的有前景的体外模型。因此根据先前的报道,构建了可以代表人脑皮层发育的体外大脑类器官模型。研究0μM,20μM和100μM(2R,6R)-HNK进行短期(D16-D19)和长期(D16-D28和D44-D56)暴露后对大脑皮层发育的影响。2:免疫荧光检测皮质类器官的特异性。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来检测大脑类器官经(2R,6R)-HNK暴露后对室区(Ventricular zone,VZ)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 Cell,NPC)标志物SOX2和PAX6的表达,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中间祖细胞(Intermediate progenitor cell,IPC)TBR2的表达,皮层板(Cortical plate,CP)神经元标志物DCX和MAP2及深层神经元标志物CTIP2的表达。并对VZ,SVZ,CP区域的厚度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波形蛋白(P-vimentin)对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模式进行分析。3: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大脑类器官经(2R,6R)-HNK在D16-D28暴露后的差异基因变化。根据p-value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同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的功能富集。分析DEGs富集的结果,同时对富集到的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探究经长期(2R,6R)-HNK暴露后导致大脑类器官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4:qPCR检测大脑类器官经D16-D28和D44-D56(2R,6R)-HNK暴露后基因表达变化。qPCR结果验证我们GSEA分析得到的三个主要基因集里面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同时验证蛋白-蛋白网络互作里面关键基因在m RNA水平上的变化。研究结果:1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