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智能
以美育人
历史本体
学科审美
文化浸润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重塑了教育生态,在技术赋能知识创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的主体性危机与价值理性消解。基于席勒美育思想与马克思历史美学观,提出以美育人的三重向度。历史本体向度,揭示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存在形式与追求自由的本质动力,强调劳动创造的历史审美性,引导青年在技术理性中锚定使命自觉,将个体价值融入人类进步的历史洪流。学科实践向度,主张以技术赋能重构教育生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使知识审美属性具象化,通过主体性审美体验激活学生的感性认知,推动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向审美体验,以抵御技术对生命活力的侵蚀。文化浸润向度,聚焦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转化,构建学科教学的文化对话场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三重向度共同指向“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本质:在历史纵深中筑牢使命,在学科审美中激发灵性,在文化根脉中滋养心灵,塑造兼具科学理性与诗性智慧的未来新人,以抵御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性异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