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等院校
专业教育
劳育
美育
协同育人
专业课程
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
实现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对落实“五育共举”、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为此,大力加强劳育美育建设已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劳育美育是作为两类教育活动各自独立进行的,两者之间缺少协同,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甚少,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相对封闭,育人形式缺乏创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方面,内容浅显单一、缺乏深度和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在思想道德塑造方面的作用;在课程考核方面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劳育美育课程缺乏足够重视,更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审美观。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劳育美育的育人功能,使之真正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对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基础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劳育与美育融合协同具有三大基础,即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在育人目标上都共同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育人途径上彼此互补;同时,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具有可行性基础,即专业课程天然蕴含了丰富的劳育美育资源、专业课程作为劳育美育协同的载体集成了“真、善、美”的追求、专业课程能够赋予劳育美育以时代性和现实性。基于此,以“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将劳育美育融入专业课程,构建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一是将育人目标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定位、专业需要等紧密联系,构建“顶天”“立地”“里应”“外合”四维教学目标,实现协同引领。二是通过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育美育资源、精准提炼专业课程与劳育美育的“协同关键点”并进行科学分级,构建专业课程分级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对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支撑。三是根据专业课程教学与劳育美育协同强度的不同以及理论与实践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渗透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前课后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合一等实现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四是注重学生成长的多角度评价和学生成长的个性化评价,处理好学生素质短期提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全方位地对劳育美育融入专业课程开展的协同育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