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种猪
性能测定
操作系统
动态称重
体尺测量
摘要: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出以建立高效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为主攻方向,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战略种源基地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支持专业化育种和联合育种发展,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育种体系,建成更加高效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生猪种业,引领和支撑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自动并准确的提取种猪的采食量、体重体尺等信息是实现我国高效联合育种的先决条件。现有开放式种猪性能测定站无法提供种猪体尺信息,且存在种猪争食行为,进而影响测定数据准确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集种猪自动识别、体重自动称量、体尺自动测量、采食量自动统计于一体的封闭式种猪性能测定系统。
本文在项目组研制的封闭式种猪性能测定站机械系统以及硬件系统基础上,分析种猪性能测定功能需求,开发了种猪性能测定站软件系统,并进行性能试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
(1)分析了种猪性能测定站功能需求,对系统整体方案进行设计。基于封闭式种猪性能测定站机械结构以及硬件电路对测定站功能需求进行分析,采用STM32控制中心—图像处理中心协调工作的整体方案,构建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的软件架构。
(2)为提高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系统称重模块的动态称重算法。通过对试验种猪动态体重数据时域进行采集分析,种猪体重噪声频率大于10Hz,结合测定站测量环境选择基于FIR滤波器的均值法为动态称重算法,并使用凯泽窗对FIR滤波器进行设计,实现了基于FIR滤波的动态称重算法。
(3)针对系统体尺测量需求,设计了种猪体尺测量算法。基于QT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采集猪采食图像,对比各图像分割算法,针对测定站稳定的背景环境,设计了基于深度图像的猪体动态轮廓分割法。对分割后猪体背部轮廓进行分析,基于椭圆拟合设计了理想姿态筛选法对异常图像进行过滤。在理想姿态的基础上通过包络分析提取种猪体尺特征点并计算种猪体尺数据,得到种猪体尺信息。
(4)对各功能模块软件进行开发。将设计的动态称重算法以及体尺测量算法分别移植到称重模块和体尺测量模块,并对身份识别模块、存储模块进行软件开发,通过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测定站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并基于CAN总线实现系统的分布式控制,各功能模块通过FreeRTOS操作系统完成调度运行。
(5)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性能试验。本文分别于2019年12月14日和2021年10月7日进行了实际猪群模拟种猪生长性能和体尺测量试验,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各功能模块运行稳定。通过生长性能试验对采食行为数据分析表明,25~60kg、25~100kg体重阶段,试验猪群体自由日均采食次数分别为9.33次和8.94次,日均采食时间分别为88.20min和92.93min,群体料肉比分别为2.47和2.66;60~135日龄阶段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模型,通过Logistic模型预测的拐点日龄为126.18d,拐点体重为72.70kg。通过体尺测量试验验证,算法筛选种猪理想姿态帧全部在人工筛选理想姿态帧以内,体长、体宽、臀宽、体高、臀高五个体尺的平均相对检测误差分别为3.69%、2.53%、2.60%、2.59%、2.17%,满足体尺测量要求。证明了封闭式种猪性能测定站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本文设计的封闭式种猪性能测定站能够将种猪身份、采食信息、体重信息和体尺信息有机融合,为我国生猪育种工作提供了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推进种猪国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