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村落风貌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应用与拓展
东北严寒地区
摘要:
村落风貌由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是村落特色的综合表达。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村落风貌也逐步地发生着变化,“城乡一貌、千村一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村落的地域与文化特色在逐渐丧失,村落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也非常关注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村落风貌成为未来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东北严寒地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农业地区广大,乡村众多,农村环境建设相对缓慢和滞后,但盲目建设、风貌破坏、特色缺失等问题同样突出,具有特殊的开展村落风貌研究的典型意义。研究以“十二五”绿色村镇课题为契机,从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特色逐渐消弱等问题入手,针对风貌信息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提出定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风貌研究方法,通过“信息收集——数据构成——系统搭建——功能应用”的思路建立风貌数据库系统,为村落风貌信息管理、特色识别、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收集”——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实态调研与风貌现状特征解析。通过对典型村落自然、人文、人工风貌要素的收集,获取全面、完整与多样的风貌信息,分析村落风貌的成因。“数据构成”——建立村落风貌信息体系与基础数据库。基于村落风貌调研结果,立足于东北严寒地区村落基础条件特征,提出村落风貌信息集成与整合、识别与编码方案,并据此构建村落风貌基础数据库,形成其内部数据组织结构。“系统搭建”——建立村落风貌数据库系统与标准数据库。通过梳理村落风貌体系与数据库系统应用之间的关系,以村落风貌特色塑造理念下的风貌规划思路为突破点,提出针对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信息特色的数据提取与运算方法。构建村落风貌量化引导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标准引导值,对基础风貌信息进行提取与运算处理,构建村落风貌标准数据库。“功能应用”——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特征解读、风貌发展类型识别、规划提升策略等应用分析。基于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东北严寒地区28个村落风貌的综合评价,对村落自然、人文、人工风貌特色进行解读,提出风貌提升策略。通过村镇景观规划、村落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对系统的应用模式与功能拓展进行阐述与延伸讨论。研究以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建设需求为基础,通过对风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对风貌信息的量化处理,探讨了在不同规划与研究需求下数据库系统内数据体系拓展与功能应用。为即将开展的省域和县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为东北严寒地区村落风貌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专业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