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增强语
作者身份构建
中国学者
国际学者
摘要:
作为互动性元话语中的两种重要标记,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通过帮助作者传达对命题的确定程度来表明立场、情感和态度。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还可以实现学术话语中的作者身份构建。不过,目前较少有研究将这两种标记和作者身份构建联系起来探讨。因需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学者学术英语写作水平,其中包含熟练掌握构建作者身份的语言和修辞手段,本研究尝试探索电气工程学科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构建作者身份的异同以及中国学者实施特定作者身份构建行为的原因。
本研究利用Hyland(2005b)提出的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人际框架以及蒋婷和杨霞(2018)的身份构建理论搭建研究性论文中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与作者身份构建行为的关系模型,对自建语料库中(英文研究性论文共40篇)电气工程领域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进行作者身份构建的情况采取语料库研究和文本分析,比较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之间的异同。为了找出中国学者选取英文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的可能原因,将中国学者的中文研究性论文(20篇)和其本人的英文研究性论文中(20篇)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进行作者身份构建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中的6名中国学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试图寻找出中国学者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构建作者身份情况与国际学者不同的原因。
语料库研究和语篇分析结果表明,在撰写英文研究性论文时电气工程领域的中国学者和国际学者都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构建研究者、观点持有者、评价者和信息提供者等四种身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倾向于使用模糊限制语引出研究结果从而构建研究者身份,或表达否定观点来构建观点持有者身份,或进行中性评价来构建评价者身份。然而,国际学者在构建这三种身份时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在频率和分布上较为均衡。同时,在构建信息提供者身份时,中国学者偏好使用模糊限制语来陈述事实、阐释研究,而国际学者倾向于使用增强语;国际学者也会选择使用增强语来评价信息,但是中国学者对此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总的来说,国际学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构建作者身份上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
随后的中国学者在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发表的研究性论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进行作者身份构建的行为比较分析结果以及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中国学者在撰写研究性论文时受到其自身对英语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的模糊认识、导师对其英文学术写作指导有限、英文学术写作课程缺乏相关教学内容以及自身中文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帮助潜在中国学者合理利用英文模糊限制语和增强语进行作者身份构建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