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SPOC混合教学 电气工程学科 高电压技术 教学改革
摘要: 《高电压技术》这门课是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与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矛盾。本文提出基于 SPOC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同时,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改进现有的传统学习模式的缺陷,以达到优化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教学考核及评估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电树枝 起树电压 绝缘恢复 海缆 介电性能 微观形态 偏光显微镜
摘要: 500kV海缆工厂接头绝缘恢复过渡区形成过程及电树枝特性/张振鹏,胡列翔,赵健康,等/高电压技术,2019(11)工厂接头是实现大长度海缆线路的关键技术,其中绝缘恢复工艺对工厂接头的绝缘介电性能及安全可靠运行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首先利用流体仿真技术模拟了500kV交联聚乙烯(XLPE)海缆工厂接头绝缘注入形成过程;构建了透明可视化注塑平台系统,对工厂接头的注塑形成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探讨了海缆工厂接头绝缘恢复过渡区的形成机理;利用偏光显微镜对500kV海缆工厂接头的过渡区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对500kV海缆本体绝缘、工厂接头恢复绝缘及过渡区的绝缘样品电树枝起树电压及电树枝生长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火电厂 电力信息 电网技术 高电压技术 制粉系统 分析及处理 火电机组 基金论文 黑龙江
关键词: 绝缘子 《高电压技术》 直流断路器 油纸绝缘 柔性直流电网 高电压技术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流注放电 实验教学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摘要: 针对“高电压技术”课程中流注放电的教学难点,本文从科研反哺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种高重复性的新流注放电形式-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并采用ICCD相机拍摄它的高速传播过程,实现了流注放电教学直观化和定量化。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考核与反馈等教学环节落实流注放电的科研反哺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该课程其他知识点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专题组稿 《高电压技术》
摘要: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之源,有效的专题组稿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优秀稿源、提高期刊质量。基于《高电压技术》2016~2018年组稿专题的各项数据(包括下载量、被引数和零被引篇数),分析了专题组稿的利与弊,并提出从组稿选题、组稿专家的选择、编辑部的整体协调和动态调整三方面来有效控制组稿数量、提高组稿质量。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航空航天 课程教学
摘要: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完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结合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首次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高电压技术》课程,且对该课程进了初步探索与实践。该文立足于航空特色的本科生教学,以培养复合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方面对该课程的本科教学进了初步探索,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电压与绝缘二级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科技进步 文献数据库 电压计量 电气绝缘 放电等离子体 电磁效应 国家电网
摘要: 《高电压技术》:CN 42-1239/TM,ISSN 1003-6520,月刊,1975年创刊,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国家高电压计量站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是《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十余种著名文献数据库和文献期刊收录。期刊宗旨为报导高电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研究进展,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引领科技进步。《高电压技术》目前常设栏目为:电介质与电气绝缘;电气装备及其智能运维;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高压电磁效应及其特性;大功率电力电子与智能输配电;新能源装备及其并网等。并根据重点与热点研究设立专题报导。
关键词: 变压器铁芯 高电压技术 钳形电流表 铁芯接地电流 500kV变压器 多点接地 电流异常 电流数据
摘要: 引言:为防止主变压器铁芯出现多点接地,相关的规程规定:交接、检修、例行、诊断要进行铁芯接地电流的测量.铁芯接地电流的测量多使用钳形电流表进行(查军.变压器铁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J].高电压技术,2002(3)),本文针对一起铁芯电流数据超标现象,通过停电试验检测,并对变压器内部进行检测,得出铁芯电流超标的原因,对类似故障变压器的运维、检修,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工科 高电压技术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摘要: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专业性很强,涉及很多学科,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课堂上教授这门课程难度较高,学生也难以理解。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针对“高电压技术”课程存在的课堂效率不高、注重理论培养、忽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模式单一、教学方式单调等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探索思路以及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新工科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