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际贸易
环境污染
外部性
环境成本内部化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受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影响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忽略了环境因素,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对排放污染置之不理。进出口方面,以低廉的价格出口了大量的资源和污染密集产品,如木材、纸浆、矿产、有色会属、燃料、纺织、印染、皮革等,进口了大量的危险废物;引进外资方面,外商投资污染密集型产业比例过高,成为发达国家转移夕阳产业的对象。发展中国家不顾自然环境成本发展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使人民的健康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会使得外部性在国际间转移。发达国家的一些生产和消费活动会造成环境污染,在本国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意识薄弱,只需支付大大低于真实环境成本的少量费用。于是,这些生产和消费活动便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外部性随之跨越国界。其次,资源和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使国与国之间产生“囚徒的困境”,因缺乏治理环境的动力而放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掠夺。
接着,结合成本内部化的相关理论,指出了解决贸易与环境的矛盾的途径。由于环境成本外部化是问题的根源,因而将环境成本涵盖在价格之内,使价格真实地反映产品的全部社会成本,便成为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的治本之策。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对环境资源合理定价、征收环境税、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等政策,都是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有效手段。
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具体情况,对促进贸易与环境和谐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在国内,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将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健全环保法律法规,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环境与贸易的共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应积极参与关于环境与贸易的国际谈判,加强沟通与磋商,为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