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Sc2Si2O7陶瓷
微结构
吸波性能
电磁性能
抗水氧性能
摘要: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耐高温、高强度及优异的电磁性能,是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是陶瓷基复合材料易受高温水氧环境腐蚀,导致其性能下降。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稀土硅酸盐涂层来保护材料免受高温水氧环境腐蚀,但对稀土硅酸盐材料电磁性能的研究不足。如何保证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的同时,使其兼具耐高温、抗腐蚀和优良电磁性能,实现多功能一体化成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新挑战。本文以获得耐高温抗水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为目标。首先,对本征ScSiO和Fe掺杂ScSiO的电子结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为调节ScSiO陶瓷的微结构和介电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CNTs、Si Cnp、及钡锶铝硅(BSAS)来改性ScSiO材料,研究其微结构和电磁性能。最后,将BSAS改性的ScSiO涂层应用于C/Si C复合材料,研究了高温水氧环境下,含涂层的C/Si C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随水氧考核时间的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Fe掺杂ScSiO,研究了Fe掺杂量对其电磁性能的影响。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ScSiO的极化损耗和磁损耗均先增大后减小,在Fe掺杂量为6%时达到最大,表明Fe的加入有利于提高ScSiO电磁波吸收性能。理论计算表明,Fe原子替换Sc原子在ScSiO的带隙中产生了杂质能级,引起了自旋磁矩差异,表现出良好的电磁波吸收特性。(2)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法在多孔ScSiO陶瓷中制备CNTs,形成电导型CNTs/ScSiO复相陶瓷。CNTs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比表面积,可以提升ScSiO陶瓷的介电常数。CNTs/ScSiO复相陶瓷中的缺陷增强了极化损耗,纳米异质界面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和电子的跃迁,3D导电网络结构为电磁波能量传递提供多级通道,从而提升复相陶瓷电磁波吸收性能。当CNTs含量为1.56 wt.%时,在X波段获得了优异的室温和高温电磁波吸收特性,RC分别为-33.5 d B(298 K)和-45.9 d B(573 K),EAB均为4.2 GHz。(3)以多孔ScSiO陶瓷为基体,采用浸渍裂解(PIP)法分别制备了Si C/ScSiO和Si Cnws/ScSiO复相陶瓷,复相陶瓷中的缺陷和异质界面增加了其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由于Si Cnws的电导率较低,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缺陷及异质界面,其吸波性能明显优于纳米Si C颗粒,Si Cnws/ScSiO复相陶瓷表现出宽频强吸收的电磁性能,能在室/高温条件下均能实现X波段全频RC≤-10 d B,室温条件下该复相陶瓷的RC为-35.5 d B,在温度为323 K-873 K时该复相陶瓷的RC<-30 d B,实现了99.9%以上的电磁波吸收。(4)通过控制ScSiO中BSAS的含量,在BSAS/ScSiO材料中构建了丰富的纳米异质界面及缺陷,有利于增加其极化损耗。当BSAS含量为30 wt.%时,厚度为4 mm的复合材料可获得RC为-2.63 d B,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20%,大大提升了ScSiO材料的电磁波吸收能力。(5)在高导电性的C/Si C复合材料表面涂覆BSAS/ScSiO陶瓷涂层,形成多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研究其抗水氧能力和电磁屏蔽性能,揭示复合材料在水氧环境中氧原子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经1250oC水氧环境考核10 h后,含涂层C/Si C复合材料的可有效的防止C/Si C基体被腐蚀。含BSAS/ScSiO涂层的C/Si C复合材料的总屏蔽性能(SE)保持为30 d B,吸收屏蔽效能(SE)随着水氧考核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反射屏蔽效能(SE)降低,可阻挡99.9%以上的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