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烟碱
烟叶
酿酒酵母
生物反应器
生物合成
摘要:
烟碱(即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在烟草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烟草制品、农业、医药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价值。烟碱主要在烟草的根部合成,后经木质部运输至地上部分。N-甲基转移酶(NtPMT)、N-甲基腐胺氧化酶(NtMPO)、PIP家族A622酶(NtA622)、小檗碱桥接酶(NtBBL)等已知烟碱合成酶的基因大部分都具有根特异表达特性。烟碱分子由吡咯烷环和吡啶环构成,其吡咯烷环和吡啶环的酶促合成途径已经明确,但两环缩合形成烟碱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由于烟碱合成酶不仅存在根特异基因表达特性,还存在根特异翻译修饰机制,研究烟碱合成过程的技术体系目前仍不成熟。本研究将探究烟碱合成关键酶的异位表达方法,并采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基于烟草叶片及酿酒酵母的烟碱合成研究体系,为烟碱生物合成途径的深入解析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基因序列突变实现了NtPMT1a蛋白的烟草叶片表达。克隆了NtPMT1a基因序列,并进行两种突变体的改造,对全长序列的第一个外显子片段进行删除或优化,并借助农杆菌转化法,获得NtPMT1(表达全长序列)、NtPMT1-△N(表达N端删除序列)、NtPMT1-mN(表达N端优化序列)转基因植株。植株蛋白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突变体植株叶片中的NtPMT1a基因的蛋白翻译水平均较NtPMT1植株高,NtPMT1-△N植株的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植株烟碱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株系叶片的烟碱含量与对照TN90植株相比,均无显著性增高,这说明仅过表达NtPMT1a基因无法实现烟碱的生物合成。
2.构建了NtPMT1a和NtMPO1的共表达烟草植株。克隆了NtMPO1基因序列,并借助农杆菌转化法,获得NtMPO1转基因植株。待NtMPO1转基因植株现蕾后,通过与NtPMT1a过表达植株杂交,完成了NtPMT1a和NtMPO1共表达材料的创制。NtMPO1过表达植株和杂交植株的叶片烟碱含量与对照植株TN90相比均无显著性增加,这说明NtPMT1a与NtMPO1两限制基因的异位共表达也并不能构成烟碱合成完整通路。
3.构建了烟碱合成的烟茄嫁接研究体系,并分析了已知烟碱合成酶的催化作用。对T1代NtPMT1a、NtMPO1转基因植株及F1代NtPMT1a与NtMPO1的杂交植株进行烟茄嫁接,待植株长出新叶后进行烟碱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烟茄嫁接植株的烟碱含量较烟草植株降低约100倍。另外,构建NtA622、NtBBLa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在嫁接植株新生叶片处瞬时表达,30 d后测定烟叶烟碱含量,结果表明浸染后的烟叶烟碱含量较未浸染叶片增加范围在实验误差内,这说明表达已知的烟碱合成基因无法完成烟碱的烟草异位合成。
4.构建了烟碱合成酶的酵母表达体系。以酿酒酵母AH109、BY4742为实验菌株,优化NtPMT1a、NtMPO1、NtA622、NtBBLa基因序列,使其具有酿酒酵母偏好性。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共同转入酿酒菌株中,进行烟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内烟碱含量极低,这说明表达已知的烟碱合成基因无法完成烟碱的酵母异源合成。
5.通过代谢通路修饰构建了烟碱合成的酵母研究体系,并分析了已知烟碱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以酿酒酵母BY4742为实验菌株,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整合内源基因SPE1、BNA6,外源基因NtPMT1a和NtMPO1至菌株BY4742基因组中,强化菌株内吡咯烷环和吡啶环的合成通路,得到工程菌株BY-OP,随后将NtA622、NtBBLa高拷贝质粒转入工程菌株BY-OP中,对菌液进行烟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仍然无法实现烟碱的合成,这进一步证实表达已知的烟碱合成基因无法完成烟碱的酵母异源合成。
在本实验中,实现了NtPMT1a、NtMPO1、NtA622、NtBBL在烟叶及酵母中的异位/异源表达,成功构建了两个烟碱合成研究体系,为揭示烟碱合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关键基础;同时,通过对两个研究体系的烟碱合成功能分析,证明目前已知的烟碱合成酶无法完成烟碱的生物合成,推测还有其他生物酶参与了烟碱的合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