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生物泡沫
热力学分析
膨胀污泥
丝状菌
摘要: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情况和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压力,具有水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污泥剩余产量低等优势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在废水资源化与水资源回收应用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CAS),MBR技术是一项结合了活性污泥工艺和高效膜分离技术各自在污水处理中优势的新技术。尽管MBR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仍然受膜污染的制约,实际发展面临严重的阻碍。为此需要开展关于膜污染的机理研究,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启动并运行一台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旨在通过观察MBR运行,测定非典型工况下MBR内的污泥性质,以探究污泥性质变化与膜污染之间的联系,并且为实际运用情况下MBR的对应膜污染提供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在MBR中出现的生物泡沫污染行为,探究生物泡沫与膜污染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Extended-Derjiaguin-Verwey-Overbeek(XDLVO)界面热力学理论与Flory-Huggins理论,解释了泡沫污染物的高黏附及高过滤阻力行为。同时研究了膨胀污泥在MBR运行中所产生的膜污染现象,进而揭示滤饼层和凝胶层造成污染的内在机理,为相关的膜污染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热力学解释。最后,根据研究膜清洗状况下次氯酸钠(NaClO)对典型污染物(牛血清蛋白BSA)的作用,以探究蛋白质类污染物的空间结构变化对以凝胶层为主的膜污染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在细曝气及粗曝气状态下分别运行MBR两个周期,研究发现细曝气模式下MBR容易产生大量生物泡沫,并且在发泡阶段,污染物具有极高的比过滤阻力(Specific filtration resistance,SFR)和对膜表面很强的粘附能力。化学测定表明,生物泡沫样本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别是污泥上清液样本的6.4倍和5.4倍,这表明生物泡沫阶段的污泥系统可以产生大量这类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污染物与凝胶层过滤过程有关,运用Flory-Huggins理论描述凝胶过滤过程中的化学势变化以解释生物泡沫极高的SFR。XDLVO理论分析表明,泡沫污染物与膜表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作用能,从而产生了较强的粘附能力。最后,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证实污泥种群中部分起泡菌和丝状菌可能是产生泡沫污染物的主要原因,这为泡沫污染的潜在生物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研究为MBR中生物泡沫污染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与依据。(2)记录并比较了正常污泥与膨胀污泥两个时期的MBR运行状态与膜污染现象。研究发现膨胀污泥比正常污泥更容易黏附在膜组件表面,具有更高的过滤潜能、较低的脱水性与高粘度,将会引起更加严重的膜污染。一系列的表征测定表明膨胀污泥形成的小粒径污泥作为污染层骨架导致滤饼层更加密实,提高了过滤过程中的过滤阻力。膨胀污泥中存在大量的丝状菌,与滤饼层污泥颗粒之间相互缠绕叠加,进一步加重了膜污染。并且,膨胀污泥所产生的滤饼层中含有大量的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与多糖)与凝胶层的形成有关。研究发现这类污染物是由于滤饼层形成后底部氧气不足,膨胀污泥细胞裂解所释放的。16S rDNA技术进一步表明,此时膨胀污泥具有较低的细菌种群丰度及活性。最后,本研究运用FloryHuggins理论与XDLVO理论,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膨胀污泥形成的凝胶层所造成的高过滤阻力以及与膜之间具有强大的黏附作用的原因。这项研究中为MBR中膨胀污泥的污染行为提供了新的机理见解。(3)为探究膜清洗机理,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次氯酸钠(NaClO)的添加对以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模型物质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测定发现,在酸性条件下,NaClO的加入会加重膜污染行为;碱性条件下,短时间(30min)反应下可以减轻膜污染。进行表征可知,NaClO的加入会影响BSA的蛋白质二级结构,α-helix与β-sheet的含量变化与膜污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β-sheet所含有的分子间氢键提高了凝胶层的均质性,导致膜污染进一步加重。并且通过Flory-Huggins晶格理论解释了由蛋白质聚合物分子骨架构成的凝胶层高过滤阻力现象的原因。本研究可知,膜清洗过程中NaClO会破坏蛋白质污染物结构,进而加重/减轻膜污染。这为后续开展膜清洗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