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Micro-CT
正畸牙齿移动
骨小梁
微观结构
追踪研究
摘要:
目的: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活体扫描观测并量化正畸力下大鼠的牙齿移动,张力区及压力区骨小梁微观结构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对5只雄性8周龄SD大鼠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施加50 g矫治力,使用Micro-CT在加力前及加力后的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活体扫描,在统一空间坐标系下计算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距离,并测量统计移动牙张力区及压力区的骨小梁微观形态和力学特性相关参数,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大鼠磨牙在0~3 d有明显位移,3~14 d移动速率下降,21~28 d速率增加(P<0.001);张力区及压力区多项骨小梁参数分别以7、14 d为转折点,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先下降后升高,孔隙总体积[total volume of pore space,Po.V(tot)]、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eparation,***)和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先升高后下降,牙移动前期张力区增量斜率较压力区更大,牙移动后期BV/TV、Po.V(tot)、SMI和***数值在张力区及压力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鼠正畸牙移动具有三阶段性;张力区及压力区骨小梁微观结构改建存在差异,骨量及骨质量均先降低后升高,并分别在7 d和14 d前后达到最低点;张力区的骨吸收活跃期较早,张力区牙槽骨骨形成滞后于压力区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