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板栗
叶片厚度
净光合速率
单粒质量
淀粉含量
摘要:
选择种植于河北省迁西县的我国5个栽培区的不同基因型板栗(‘燕山早丰’‘京暑红’‘灰拣’‘罗田乌壳栗’和‘荔波早栗’)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其叶片表型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性状,并进行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联分析,以期筛选与板栗果实产量品质关联的关键叶片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板栗的叶片功能性状和果实产量品质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叶片表型形态中,‘燕山早丰’的干物质含量最大(0.51 g/g),‘罗田乌壳栗’干物质含量最小(0.34 g/g);在叶片解剖结构中,不同基因型板栗的叶片厚度差异显著,‘京暑红’的叶片厚度最大(202.71μm),‘罗田乌壳栗’最小(175.52μm);在光合特性方面,‘燕山早丰’的净光合速率(18.50μmol/mmol)、气孔导度(0.34 mol/(m^(2)·s))、蒸腾速率(6.28 mmol/(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京暑红’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62μmol/mmol),‘罗田乌壳栗’的胞间CO_(2)浓度(258.83μmol/mol)最大;在果实产量性状方面,‘燕山早丰’的出仁率(85.29%)和单株产量(8.11 kg)最高,‘荔波早栗’的单粒质量最大(12.48 g),‘京暑红’的出实率(45.28%)均高于其他基因型;在果实品质性状方面,‘燕山早丰’栗仁的淀粉(48.43%)和可溶性糖(24.74%)含量最高,‘灰拣’的脂肪(2.64%)和总黄酮(2.53%)含量最高,‘京暑红’的蛋白质含量(6.95%)最高,‘荔波早栗’的总酚(1.68%)含量最高。相关性和冗余分析发现,叶片表型、结构性状与光合特性之间、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相关性较强。其中,干物质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与单株产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_(2)浓度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合特性各指标与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综上可知,不同基因型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叶片厚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可作为筛选高产优质板栗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