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本地-外出转移
短期-长期转移
功能诉求
宅基地流转
Probit模型
中介效应
摘要: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重要的城乡要素改革命题,探究农村劳动力不同转移形式及功能诉求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理论影响机制对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的使用权的放活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以及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不同劳动力转移类型—功能诉求—宅基地流转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南京周边263份“农业转移人口”样本为例,采用计量经济Probit模型、以及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选择本地转移的劳动力对宅基地具有“保障性功能诉求”,从而抑制了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2)选择外出(短期)转移的劳动力一方面产生“劳动力损失效应”,弱化了农户的宅基地“保障性功能诉求”。另一方面,外出(短期)转移的市民化期望,增强了农户的“财产性功能诉求”,进而促进了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其中,“保障性功能诉求”的中介效应占比3.46%,“财产性功能诉求”的中介效应占比2.53%。(3)劳动力外出且长期转移,由于产生了较强的“收入的增加效应”,弱化了农户对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诉求”,最终抑制了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财产性功能诉求”的中介效应表现为“遮掩”效应,中介效应占比5.97%。(4)劳动力转移对宅基地流转影响呈现出代际异质性,外出转移显著促进了农二代的宅基地流转意愿,而长期转移抑制了农一代的流转意愿。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不同类型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宅基地流转策略以及针对农户的代际差异进行差异化的政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