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卒中
婴儿,新生
磁共振成像
运动活动
预后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远期运动功能预后的新生儿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基线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1例新生儿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资料。2024年5—7月对所有患儿进行统一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儿分为远期运动功能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远期运动功能障碍组(mRS评分≥2分)。总结并分析两组患儿的基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1例患儿中男21例、女10例,就诊年龄1~19日龄,均在出生后28 d内诊断。统一随访时距离患儿发病时间范围为4~8年,远期运动功能良好组26例(84%),运动功能障碍组5例(16%)。与运动功能良好组相比,运动功能障碍组患儿女性[4/5比23%(6/26)]、大脑中动脉(MCA)主干梗死[4/5比19%(5/26)]、MRI图像显示的基底节受累[4/5比27%(7/26)]、皮质脊髓束受累[内囊后肢5/5比38%(10/26)、大脑脚5/5比31%(8/26)]、羊水胎粪污染[4/5比15%(4/26)]比例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院和出院时肌张力或原始反射异常、脑电图异常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性脑卒中多以惊厥为主要症状,惊厥容易控制,临床经过相对平稳,远期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运动功能障碍组患儿多合并有MCA主干梗死、基底节和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大脑脚)受累、羊水胎粪污染,多见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