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后路钉板内固定系统
寰枢关节脱位
复位功能
摘要:
目的从稳定性、生物力学和复位功能方面入手,分析寰枢关节脱位患者接受后路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兴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0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后路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日本骨科学会颈椎颈髓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影像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30例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椎动脉损伤、切口感染等。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为(1.41±0.47)分,低于术前的(4.58±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为(15.11±1.68)分,高于术前的(11.33±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门诊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植骨愈合理想,植骨融合率为100%(30/30),并且没有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的问题。患者术后1年的寰齿前间隙为(1.47±0.46)mm,低于术前的(6.57±3.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的椎管内有效容积、C_(1-2)角、齿状突后方占椎管比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选择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不但能有效复位脱位关节,具有较高的融合率,而且通过三柱固定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