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稳定性平面训练
康复运动处方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肢运动控制
摘要:
探讨不稳定性平面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平衡性及下肢运动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选择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60,在分组的时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各30例。研究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8.32±8.60)岁;对照组30例患者,17例男性患者吗,1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0.00±9.35)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即参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流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由住院医生、康复治疗师和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不稳定性平面训练方案。即依托BOSU球将人体处在不稳定状态,在其提供不稳定平面上进行练习,依据平衡训练的原理,通过BOSU球体正面、底面及患者不同姿势,参照闭链运动,由运动处方小组成员制定康复运动处方下不稳定平面训练方案及图文并茂的不稳定性平面训练打卡日记。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Berg平衡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以及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 训练8周后随访,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Berg平衡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且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研究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四级患者相比于对照组的占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两组干预后患者康复满意程度都有所提高,并且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康复运动处方下依托波速球不稳定性平面的训练方案应用于ACLR术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患者膝关节能力,提高下肢稳定性,并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控制下肢运动。对术后康复及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