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话疗技术
学龄前儿童
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摘要:
目的 探讨话疗技术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增加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23年8月—2024年7月对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8例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成常规组(常规穿刺前干预)和话疗组(穿刺前应用话疗技术干预),每组54例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恐惧心理、应激反应及穿刺效果。结果 干预后,话疗组患儿的面部表情(0.95±0.21)分、腿部活动(0.88±0.14)分、活动(0.89±0.21)分、哭闹情况(0.83±0.20)分及可安慰程度(0.98±0.26)分低于常规组患儿的面部表情(1.04±0.13)分、腿部活动(0.95±0.17)分、活动(1.03±0.42)分、哭闹情况(0.91±0.15)分及可安慰程度(1.10±0.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面部表情=2.083、t腿部活动=2.336、t活动=2.191、t哭闹情况=2.352、t可安慰程度=2.492,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恐惧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恐惧心理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话疗组患儿医疗环境恐惧(5.03±1.48)分、医疗操作恐惧(5.79±1.43)分、人际关系恐惧(7.35±1.48)分及自我恐惧(5.89±1.17)分低于常规组患儿医疗环境恐惧(5.69±1.74)分、医疗操作恐惧(6.36±1.01)分、人际关系恐惧(8.02±1.74)分及自我恐惧(6.57±1.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医疗环境恐惧=2.123、t医疗操作恐惧=2.393、t人际关系恐惧=2.155、t自我恐惧=2.301,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应激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应激反应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话疗组患儿的情绪反应(26.78±3.65)分、躯体反应(16.24±2.08)分、行为反应(19.06±2.51)分低于常规组患儿的情绪反应(28.26±3.19)分、躯体反应(17.30±2.45)分、行为反应(20.17±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情绪反应=2.244、t躯体反应=2.424、t行为反应=2.326,均P<0.05)。话疗组患儿的穿刺时间(5.52±1.48)min短于常规组患儿的穿刺时间(6.17±1.35)min,话疗组患儿意外拔针率(0.00%)低于常规组患儿意外拔针率(7.41%),话疗组患儿一次成功率(92.59%)高于常规组患儿一次成功率(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穿刺时间=2.384,χ2意外拔针率=4.151、χ2一次穿刺成功率=4.696,均P<0.05)。结论 话疗技术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展现出显著效果,有效缓解了患儿的恐惧情绪,减轻其应激反应,通过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话疗还能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受。由于患儿的配合度提高,减少了挣扎和抵抗,使得穿刺过程更加顺利,直接提升了穿刺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