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标准号: GB/T 28511.1-2024
摘要: 本文件界定了基于平面光波导(PLC)技术的光功率分路器(以下简称“PLC光分路器”)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规定了光学特性、传输性能、封装结构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测试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单模光纤耦合的PLC光分路器均分器件和组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检验。
标准号: GB/T 44773-2024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1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功率远方自动控制主站与子站的系统架构、功能、性能、信息交互以及测试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调度机构、±1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换流站新(改、扩)建ADC技术装备的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行。
关键词: 孤立森林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 变分自编码器 残差网络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摘要: 【目的】 变压器油中气体样本分布不均、样本数量稀缺及数据质量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故障诊断模型性能和准确性的关键瓶颈。为解决样本集密度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K-means)优化的变分自编码器(K-VAE)。为提升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和稳定性,提出了简化残差网络(Simplified Residual Network, Simp_ResNet)。【方法】 通过优化变分自编码器的损失函数、重参数化设置,确保生成的样本既具备多样性,又与真实样本相似。首先,采用孤立森林算法识别并去除密度显著低和数值异常大的样本,避免生成干扰样本。其次,使用K-means将一类样本划分为4个簇,变分自编码器针对样本低密度的簇反复采样、多倍扩充,增加低密度样本的数量。最后,通过对残差网络参数及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残差网络对特征的学习能力。【结果】 通过对比多个生成样本方法,采用K-VAE生成样本的诊断模型准确率提升约10%,所有故障诊断模型均在K-VAE上表现出最高准确率,其中Simp_ResNet准确率高于其他诊断模型,其准确率为98.57%,在测试集不参与生成样本的对比实验中RNN与Simp_ResNet均达到最高准确率97.86%。【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K-VAE生成样本多样性强,可稳定提升诊断模型准确率。Simp_ResNet的诊断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可靠性。
关键词: 电氢耦合 直流微电网 模糊控制 功率协调 下垂控制
摘要: 光伏发电制氢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减小对电网冲击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平抑电氢系统内光伏及负荷的功率波动并减小氢储能储氢状态的变化,避免氢储能设备由于氢储状态越限而频繁启停,提出一种电氢耦合直流微电网功率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氢储能和锂电池储能功率分配进行优化调节。其次,根据氢储状态将直流微电网运行工况划分为正常工况和极端工况,结合所提氢储能变参数下垂控制策略,动态调节储氢罐氢储状态,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抑制氢储能SoH向过充过放区间移动的速度,提升直流微电网的调节能力。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增强电氢耦合直流微电网平抑源-荷波动的能力,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并改善氢储能过充过放的问题,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状态检修模式 主变压器 故障处理 跳闸 变电站
摘要: 为提高变电站主变压器运行稳定性,减少甚至避免跳闸问题的发生,解决高、低压侧绕组三相间低阻抗不平衡问题,本文在开展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站主变压器跳闸故障处理技术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在状态检修模式下,定位变电站主变压器跳闸故障位置.其次,在确定故障点后,处理故障,并给出预防措施.通过实例证明,应用新的处理技术可以避免变压器跳闸,同时降低高、低压侧绕组三相间低阻抗不平衡率,提高变电站整体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 平衡滤波器 双通带 贴片谐振器 共模抑制
摘要: 基于矩形贴片谐振器设计了通带可灵活调控的双通带平衡滤波器。该双通带平衡滤波器利用贴片谐振器的TM10模和TM11模来产生滤波特性,通过在合适的位置馈电激励起这两个模式来产生双通带。设计的平衡滤波器通过调节贴片谐振器的边长可以在不改变第一通带的前提下灵活调控第二通带的中心频率,还通过在该结构对称处加载了开路枝节来抑制两个通带之间的共模信号。经仿真与测试,设计的双通带平衡滤波器的两个通带的中心频率分别为2.01 GHz和3.58 GHz,插入损耗分别为1.06 dB和2.30 dB,回波损耗分别优于20.4 dB和15.7 dB,带内共模抑制均大于28 dB,在带外两个通带之间也达到了16.5 dB。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最优参数配置 功率平稳 竖井式重力储能
摘要: [目的]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全球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并网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对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力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其输出功率缺乏稳定性,功率曲线亟待优化。[方法]文章对竖井式重力储能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物理模型、效率模型和功率模型。在此3种基本模型上建立了多目标优化的总模型,以功率平稳、波动率最小为优化目标,以3种模型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约束条件,得到重物在运行过程中的最优参数配置。[结果]经过储能系统的仿真验证,所建立总模型在电网需求功率等级分别为30 MW、40 MW、50 MW时,对输出功率曲线均有较好的优化效果,优化后的波动率分别为3.9%、4.6%、8.7%。[结论]基于所提出的优化模型,重物介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电网需求功率等级的提高,输出功率波动率随之提高,功率等级增加了20 MW的情况下,功率波动率增加了4.8%;电网需求功率等级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重物介质质量的增加,输出功率波动率随之降低,当重物质量从80 t增加到了150 t时,40 MW下的功率波动率减小4.2%。该模型有较好的可行性,对日后竖井式重力储能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配电网 集群划分 综合性能指标 改进的灰狼算法 源荷不确定性
摘要: 针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带来的配电网协调自治挑战,以及现有集群划分方法在储能供需协调特性与源荷不确定性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源荷储功率协调性的集群划分方法,并将改进的灰狼算法与源荷不确定分析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划分方法在极端场景下的适用性与稳定性。首先,构建了基于电气距离的模块度、集群有功与无功平衡度、集群储能供需协调度结合的综合性能指标体系;其次,通过Tent混沌映射与非线性控制参数策略改进灰狼算法,以提高种群多样性和全局搜索能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最后,利用场景分析法将源荷出力不确定模型转换为具体场景,对配电网集群划分模型进行寻优。改进的IEEE 33节点和10kV实际配电网集群划分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的划分方法在需要自治性能与协调能力的配电网中具备显著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沟槽型MOSFET 双层外延 导通电阻 击穿电压
摘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中低压屏蔽栅沟槽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Shielded Gate Trench MOSFET,简称SGT结构)的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的折中关系。在额定电压为50-100 V的SGT MOSFET设计中,引入双层外延设计,通过改善沟槽附近的横向电场分布情况从而有效地优化器件的电学特性。本文阐述了双层外延SGT结构的工作原理及仿真设计,通过调整双层外延的厚度比与电阻率比得到最优值。经Sentaurus TCAD从工艺流程的角度仿真验证,与传统60V级SGT器件优化前相比,其优化后的击穿电压为70.16 V,在保证数据稳定性的基础下,击穿电压提高了6.9%,导通电阻Ron,sp降低了9.3%,其中Ron,sp最优值降低了12.8%,Baliga优值(BFOM)提高了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