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药物敏感性
摘要:
[目的]江西省高安市某养殖场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表出现溃疡,肝脏、脾脏及肾脏等器官出现结节,病鱼陆续死亡。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导致大口黑鲈体表出现溃疡及内脏出现结节的病原菌,并评估不同抗菌药对该病原菌的敏感性,从而为大口黑鲈溃疡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养殖场患病大口黑鲈进行解剖,对其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等部位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革兰染色。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反应、16S rDNA序列鉴定、系统发育树构建、人工感染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大口黑鲈的肾脏结节部位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命名为GALS1。该分离菌单菌落呈圆形且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为革兰阴性菌。菌株GALS1氧化酶反应、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及产氨等表现为阳性,甲基红及反硝化等呈阴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生化指标一致。分离菌株GALS1的16S rDNA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相似性达99%,被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ALS1对大口黑鲈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鱼表现为活力减弱、体表出血,肝脾肿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ct、exu、fla和aer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ALS1对头孢曲松、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等耐药。[结论]该养殖场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及内脏结节病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本研究结果可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大口黑鲈病害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