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将台堡 行政区划 中央红军 胜利会师 中央苏区 壮丽史诗 甘肃会宁 历史进程
摘要: 长征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以三大主力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胜利会师为长征结束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按现今行政区划,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关键词: 侵华战争 治病救人 达仁堂 交通阻断 七七事变
摘要: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罪恶累累,罄竹难书。别的不讲,单说达仁堂,不过是做药卖药、治病救人,于“日中亲善”“东亚共荣”有什么妨害?可是那年头,日伪肆虐,倒行逆施,想做生意也难。“七七事变”以后,烽火连天,交通阻断,邮路不通,达仁堂总管处收不到各地分号的汇款和号讯,各地分号的货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生产和经营均难以为继,只能维持一天是一天。
关键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延安时期 革命队伍 学习教育活动 优良传统 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朱德率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党组织就通过“思想训练、通读文告、群说众议”等方式,在革命队伍中开展政治观念、阶级觉悟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活动。
关键词: 档案 爱国主义 追求真理 五四运动 生死存亡 奋斗 青春
摘要: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在105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中,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105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凯歌而行,不断以青春奋斗开创中华民族光明前景。
关键词: 白话文学 五四运动 实验主义 胡适
摘要: 实验主义是贯穿白话文学运动的思想脉络之一。正是得益于实验主义大胆假设的问题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践行策略,白话文学运动才收获了巨大成功。但是,实验主义虽长于问题的研究,却短于主义的总结,是没有主义的主义,未能对中国语言文学的本质在理论上给予真切观照。所行非所知,实验主义的成功带有一定侥幸成分。白话文学运动实际上拆解了文言与中国文学之间凝定的封闭结构,使白话文得以接收文言文的旧领地,与新文学平行相遇,白话文学最终才得以成立。
关键词: 青年知识分子 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 民族危亡 砥砺前行 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核心动力
摘要: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105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青年人才成为拯救民族危亡、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核心动力。他们的信念与智慧、求索与牺牲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后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仍然激励广大青年砥砺前行。
关键词: 中国建筑文化 公共建筑 王大闳 孙中山纪念馆 殖民地时期 光复初期 台湾光复 琉璃瓦
摘要: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光复初期台湾建筑的发展不仅逐步摆脱了殖民地时期日式建筑的影响,还在公共建筑上密集出现了传统琉璃瓦与雕梁画栋等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相对于讲求装饰与象征的传统建筑工匠,光复初期台湾地区出现了一批从中国内地迁台、曾留学欧美的建筑精英。他们受现代建筑大师的影响,反对装饰,主张以朴素的材料、本质的构架来传承中国建筑文化,创新传统形式。王大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郁达夫 散文写作 青峰 时光荏苒 五四运动 人与社会 诗性
摘要: 1935年,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以“散文批评家”的身份直言他对于散文这一文体的认识。在他看来,散文写作尤为重要的是“散文的心”,其后才是“散文的体”。郁达夫所说的“散文的心”生发于五四运动中对于“个人”的倡导,进而他指出:“个人终不能遗世而独立,不能餐露以养生,人与社会,原有连带的关系,人与人类,也有休戚的因依的……”时光荏苒,反观薛青峰的散文集《无穷的远方》,依旧可以从其“散文的心”以及“散文的体”去切入这位终身朴实的散文歌者,去体味散文的“实性”与“诗性”。
关键词: 血战到底 大江歌 毛泽东 孙中山
摘要: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高君宇 邓中夏 中国共产党早期 静乐县 娄烦县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
摘要: 高君宇(1896—1925),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与邓中夏等人共同参与组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加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和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委员。高君宇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人之一,被称为“青年革命之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