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上海公共租界
技术传入
摘要:
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初期,具有净水功能的西方污水处理知识及技术开始传入中国。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保障自来水水质及租界内城市环境,邀请英国化学家吉尔伯特·约翰·福勒来沪进行考察。福勒提出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方案。工部局在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了解和掌握后,决定在租界内建造污水处理厂。30年代后期,随着战争爆发,租界内建成的三座污水处理厂先后停止运作,战争结束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又重新开始投入使用。
文章运用档案文献,对污水处理技术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传入、方案提供、调研与选择、探索实践模式、技术应用等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
一、梳理了西方近代污水处理技术传入中国的情况。1911年,北洋大学聘请美国土木工程师阿瑟·布雷德弗德·毛理尔教授“卫生工程学”课程,课程侧重与污水处理知识和技术。1925年,顾康乐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市政工程专业并编写了《净水工程学》,此书介绍了净水技术。
二、研究了污水处理方案的提出和技术选择。抽水马桶的广泛使用,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为此,工部局开始寻求解决办法。1918年,福勒应工部局邀请来沪,并根据上海的实际环境提出采用活性污泥法来解决上海水环境问题。
三、分析了工部局对活性污泥法的考察和实验。1919年,工部局董事会在福勒提出方案的基础上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派遣工程师进行活性污泥法调研。在此基础上,工部局开始进行小范围活性污泥法实验,并且聘用新的卫生化学师从事相关工作。
四、探讨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及使用效果。1923-1927年,工部局先后在租界内建造了三座污水处理厂。这三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可以满足租界内净水需求,净水效果也基本符合国际规定的净水规范。
五、讨论了污水处理技术传入的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改变了租界内发展,同时对租界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同时,作为亚洲最早一批污水处理工程,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学相关专业实习考察的选择。
这一时期,上海公共租界引进污水处理方法经历了“方案提出-适用性调研-技术实践”的过程。工部局引进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是西方先进技术进入近代中国的一则典型案例。通过对西方污水处理技术在上海的传入、考察、探索、应用等过程研究,为技术引进提供了一种模式,同时反映了先进技术被引进的一般特点。技术引进过程中适用性考察、试验等过程更是在引进案例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由于活性污泥法的引入只在上海公共租界内,对租界外的影响程度有限;技术的引进完全由外国人运作,对中国人掌握此项技术几乎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是此项技术引进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