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树声
涉外思想
海防思想
洋务思想
中体西用
摘要:
张树声是清末淮系集团中的二号人物。其年轻时在家乡兴办团练,先后跟随李文安、李鸿章父子镇压农民起义。同治四年(1865),张树声署理江苏徐海道,正式开始了其长达二十年的地方任职经历。在这期间其先后担任山西布政使、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以及直隶总督等重要职务,是晚清名臣之一。在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张树声形成了其独特的涉外思想,包括积极的外交观、近代海防观和先进的洋务思想。
张树声的外交观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其担任两广总督之前,他的外交观深受曾国藩、李鸿章的影响,加上张树声本人接触外事较少,因而其思想具有浓厚的“以夷制夷”色彩。张树声在光绪五年(1879)担任两广总督之后,接连参与琉球案的讨论、壬午兵变的处理等重大涉外事件,其外交思想亦逐渐发展成熟。他的外交观可以总结为“守在四夷”“以夷制夷”“发展洋务”,这三者互为表里,构成了张树声外交观的核心。
张树声的海防思想同样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其担任两广总督之前,他所从事的海防建设实践较少,仅参与过江苏省城及崇明岛防务事宜。因而,此时他的海防思想实践较少,加上传统海防观的影响,他的海防思想存在较大的空想性。担任两广总督后,张树声对广东海防进行了大规模整顿,虽然许多措施没能落实,但他对海防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提出的在广东设立一支足以横行远洋的水师,将海防的第一线由沿海转移到外洋的主张,对于中国从近海陆基防御向远洋海防的转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张树声的洋务思想与其外交观、海防观的发展轨迹一致,都是在两广总督任上实现了飞跃。他的洋务思想从单纯的“中体西用”发展到“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在对洋务的认识上,走在了所有洋务派官员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