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上海学生
五四运动
“五四”纪念
摘要:
中国近代学生群体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双重任务。中国学生在民主革命各阶段和社会变革各方面,他们总是率先响应,而上海学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学生积极响应并参与到运动之中,推动五四运动发展到更高阶段,成为五四运动重要参与力量。同时五四运动的发展也对思想敏感、情感热烈的上海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单单是一场由学生界与工商界等群体共同参与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思潮进一步传播,在新型政党领导下,民众阶层开始觉醒,民众运动逐渐高涨。五四运动后,上海学生便对其展开了周年性的纪念活动。
北洋政府时期,在全国学联和上海学联的积极宣传和组织下,上海学生“五四”纪念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五四”纪念规模逐年扩大、参加学生数量持续上涨、纪念活动丰富多彩。“五四”纪念逐渐成型的同时,上海学生对五四运动的阐释也逐渐立体,并依托“五四”纪念建构“革命”话语,为国民革命运动开展宣传和动员活动。而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对五四运动进行“三民主义化”改造,借助上海学生“五四”纪念活动,建构“建设”话语,使学生回归课堂。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稳固后,开始压制学生的“五四”纪念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学生即使面对官方的压制,仍能开展有限的“五四”纪念活动,发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最强音,号召民众团结一致,挽救危亡。全面抗战爆发后,身处“孤岛”和西南的上海学生,根据自身环境继续开展“五四”纪念活动。
抗战胜利后,身处各地的上海学生逐渐复校,学校教育也转为正常状态,加之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下,上海学生“五四”纪念得以复兴。1946年,上海市举行规模宏大“五四”纪念活动。内战爆发后,上海学生在“和平”期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五四”纪念活动,并呐喊出“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反美扶日”等时代呼声。
上海学生在“五四”纪念过程中,立足于历史现实和自身诉求,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五四”纪念话语,并通过持续不断地纪念活动使“五四”记忆在历史变迁过程中仍能保持着延续性、继承性,折射五四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多种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