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政治博弈论
重庆谈判
利益均衡
摘要:
国共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是多方政治力量角逐的重要抉择,是理性驾驭武力的一次重要尝试,更是影响中国政治走向和命运的关键一着。无论是做出重庆和谈的决策结果,还是具体协商的谈判结果,都是局中人政治博弈的产物。政治博弈论作为分析政治合作与冲突的有力工具,与重庆谈判中“或战或和”的战略抉择完全匹配。用政治博弈论审视和解读重庆谈判,既拓展了对重庆谈判的研究视野,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谈判双方的博弈过程,也为解读其他政治事件提供了新思路,为处理纷繁复杂的政治分歧和争端提供了现实启示。
从政治博弈论角度分析,整个政治世界都是运转在博弈系统中的,重庆谈判也不例外。在国际格局和国内局面的政治环境影响下,在利益追逐与和平发展的铁律中,作为博弈局中人的各方经过战略抉择和利益权衡,最终促成了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决策。国共两党就此展开了为期43天的谈判博弈,最终双方共同签署了象征着“和平建国”的会谈协定。而博弈决策结果并非决策实施结果,国共两党的博弈均衡结果是“和”,但决策实施结果却是“战”,这是博弈“风险上策均衡”所致。中国国民党撕毁协议并发动内战的现实实施结果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政治博弈环境,就此此轮政治博弈完成了闭环。历史开始进入下一局的政治博弈,即解放战争的冲突博弈。
从国共重庆谈判的角度分析,三国四方的合作博弈和主动博弈占据着重要位置。美国和苏联战略上的政治合作、赫尔利与马歇尔对国共两党的调停努力、苏联与中国国民党的利益耦合、国共两党从战争到和谈的政治转向,无不体现着政治博弈中的合作博弈与主动博弈,这也更好地解释了苏联为何要“背叛”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何明知是“鸿门宴”却还要毅然赴渝。当然,协商谈判作为合作与主动博弈的重要方法,它为尽力解决国共两党政治难题提供了和平手段,为国共两党和平建国搭建了机会平台。在人性的共性与个性影响中,在时移势迁的局势变化下,国共两党最终还是朝着冲突博弈的方向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却不是否定重庆谈判意义的佐证。
在重庆谈判这场政治博弈中,中国共产党用斗争壮大自身实力并坚持独立自主、用真情赢得政治资源并汇聚磅礴力量,用理性对话代替暴力冲突解决政治难题、用主动博弈代替零和博弈争取合理权益,并通过行动策略和科学思维展现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一系列成功做法为我们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解决政治争端和分歧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启示:要善于用“合”擘画最大同心圆,用“谈”解决国际争端,用“谋”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