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武汉长江大桥 复线铁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 重点建设项目 政治觉悟 万里长江 标志性建筑 《人民日报》
摘要: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告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由此,全国人民以极高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投身“一五”计划建设。今天,我们来到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 战略战术 工作方式方法 新时代 启示
摘要: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仅使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多次转危为安取得胜利,而且使井冈山的斗争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起点,更使井冈山的斗争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通过对井冈山军事斗争战略战术与工作方式方法的运用及分析,由此可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克敌制胜之道,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建功立业之基。井冈山时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充满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的思想,进入新时代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它不仅是我们应对风险、化解危机和迎接挑战的克敌制胜之道,而且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策。
关键词: 白头发 李银桥 周恩来同志 敌强我弱 解放战争初期 西柏坡 三大战役 革命战争
摘要: 1948年,毛泽东同志55岁,体魄强健、满头黑发。一天,警卫员李银桥给他篦头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根白发。他说,“哎呀,主席,您有白头发了。”毛泽东“噢”了一声,然后轻描淡写地回答:“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毛泽东同志就在西柏坡一间简陋的房子里,142天起草电文197封,指挥千军万马打赢了历史上知名的三大战役。后来周恩来同志说: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
关键词: 科技元素 中国中国画 新文化运动
摘要: 目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丰厚成果加速了科学观念在诸多领域的注入,其在一定时期进入中国画领域也是必然现象。科技元素在中国画中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被动式与主动式两种。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对科学观念进入中国画领域持两种态度,新文化运动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元素进入现代中国画,将现代科学观念带入中国画领域,促进了传统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封建顽固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京师大学堂 残酷镇压 救亡图存 改良运动 康有为
摘要: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一次救亡图存运动。在封建顽固派的残酷镇压下,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其所有的变法主张全部被废除,唯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
关键词: 《泰晤士报》 中国共产党 红军长征
摘要: 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受到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泰晤士报》关于红军长征报道(1934.10—1936.10)的内容呈现出前期失真性向后期客观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对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林纾 翻译动机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摘要: 林纾在1899年至1925年的27年间共发表长篇小说译作153篇,相关翻译活动情况折射出其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从事翻译事业的动机。晚清时局及作为赞助人的商务印书馆是影响林纾翻译的重要外部因素。作为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文学翻译家,林纾的翻译动机主要同文学和西学相关,包括开民智、了解外国文学及外国、鼓励时人学习西学、发展中国文学等。他因站在新文化运动对立面而未在翻译动机上与之相符。此外,林纾在翻译动机上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既因其秉持文人士气、反对推翻清政府的政治主张不尚武,又因其作为华夏儿女的拳拳之心在面对列强外侮时坚定弘扬尚武精神。爱国之心是其始终如一坚持下来从事翻译事业的动机。从出版机构和时间跨度这两个外部角度以及译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林纾从事翻译事业的动机,有助于了解翻译与时代的关系并进一步丰富林纾文化研究。
关键词: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文化自信
摘要: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张扬的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的抗战文化自信。《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调,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抗战文化自信中心论点,培育了中国人民坚定抗战胜利信念的文化自信基因,建构并深化了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论持久战》中体现的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增强抗战胜利信念、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战略决策书和行动纲领,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黄埔军校 鄂豫皖 军事史 中国现代政治 广州黄埔 孙中山 共产党人 国共两党
摘要: 去年2月,我在霏霏春雨中踏进广州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由孙中山创建的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这所学校成为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在中国现代政治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陕北革命根据地 红十五军团 国民党中央 十七路军 中央红军 统战 西安事变前 东北军
摘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只有四五千人,连同红十五军团,也只有一万人左右。可是,国民党驻扎在陕甘一带“围剿”红军的军队,包括东北军、十七路军和其他杂牌军,以及尾追红军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红军初到陕北,人地生疏,物质困难,敌众我寡,生死攸关。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沉着应对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