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ISBN: (纸本)9787570235070
摘要: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 笼络了一大批人才, 极力灌输“报恩、服从”意识, 构筑起效忠他的北洋班底。戊戌变法失败后, 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 全力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签订后, 袁世凯得到慈禧赏识, 被任为直隶总督随后他在直隶大力推行新政, 成效显著, 他又收服了淮系势力, 形成了强大的北洋系。
关键词: 政治人物
ISBN: (纸本)9787512518766
摘要: 本书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革命先驱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时代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等方面,全景讲述了是什么因素促使孙中山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如何经历重重艰辛和生死考验,凭借隐忍、热血、坚韧的精神最终建立民主共和国。
摘要: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应该有一部自己的编年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编年史》编纂出版,是党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喜事。结合我的研究方向,最近我重点阅读了书中关于红军长征的内容,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这主要体现为三个“新”。第一,新提法。《编年史》注重贯彻和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红军长征历史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1936年卷10月22日条目吸收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用“四个伟大远征”对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进行了高度概括。
关键词: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古” 居间
摘要: 《广艺舟双楫》集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书法理论与艺术史论于一书。论文引入“居间者”一词,应用康有为“考古”“考变”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篆隶之间、隶楷之间与南北之间三类,对书中以“古”为中心的审美范畴进行梳理与总结;基于此,管窥康有为建构碑学理论与批评范式的努力,探析他的居间美学、时间哲学与进化论思想,把握他对所处时代的关切。
摘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就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将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摘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举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党和红军高级领导人知道确切的会议地点。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地委根据一些当年的红军干部和群众代表的回忆,初步判定老城杨柳街天主堂为遵义会议会址,并挂出了“遵义会议纪念堂”的牌子。1954年1月,遵义地委接到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来函:“在某个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地委当即将驻在公馆内的机关搬迁,把坐落在老城子尹路的原柏公馆及周围环境保护起来,并把公馆各部建筑和周围环境拍成照片,绘制详图,报请上级进一步鉴定。
摘要: 展览介绍:值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推出《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览,展出了画家沈尧伊以遵义会议为背景创作的连环画、木刻版画、水粉画、油画等60余幅作品,希望广大观众可以深刻感悟遵义会议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智慧课堂 个性发展 学习思维
摘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现代历史教学中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课堂的建设,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真正的融合.智慧课堂的引入,使教师能真正融入真实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互联网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构建动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铺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成长行为的智慧发展.
关键词: 朝鮮華商租界 仁川租界章程 地租地價 日本因素
摘要: 近代朝鮮的華商租界是中國保護華商的手段和方式,與列強在中國建立的租界性質不同。中方在仁川租界章程的談判、租界的選址、地價和地稅等問題上均照顧朝鮮的利益,主動做出讓步,這既是“字小”的表現,也表明雙方是在相對平等的位置上進行談判的。同時,中國租界建立的過程又有濃厚的日本因素,中日在朝鮮的競爭使華商的安全和經營面臨威脅,這成為中國租界建立的直接因素。但是,朝鮮仁川、釜山、元山三處華商租界章程簽訂的程序和方式不同,造成三處租界在國際法的效力不同,這既體現了兩國關係的過渡性質,也為後來中日兩國重新談判解決租界問題埋下了伏筆。
关键词: 列寧 孫中山 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 纪念
摘要: 列寧逝世後,中國各界展開了各種討論與紀念,列寧所領導的蘇俄革命及其組織方法成了國民黨改組的範本,也成為他們贏得蘇俄支持的護符,孫中山與國民黨悼念列寧具有某種實用考慮。中共將紀念列寧當作政治運動與社會運動的指針,孫中山去世後,紀念列寧成了中國共產黨批評國民黨右派、維繫國共合作的利器,而列寧的經歷與人格也成為中共念茲在茲的榜樣,內化於心,借此吸引與培養更多革命追隨者,為當時不少边缘知識分子提供了可能的示範。北洋政府与批評者則借抵制、批評列寧,來提醒世人注意可能的過激化。不少大學教授則對列寧逝世頗為淡然,甚至有像吳宓一樣語帶譏諷者。隨著北伐的成功,國民黨核心層很快試圖將列寧主義架空,用三民主義進行重構。列寧作為一個重要的政治符号,在各種政治社會場景中成為綿綿不絕的話題庫與力量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