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城建档案馆 档案文献 中山陵 妥善保管 档案的利用 建筑设计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孙中山
摘要: 中山陵档案是全面反映孙中山北上病逝前后及1929年奉安、中山陵及附属纪念建筑设计、建造,中山陵园管理及变迁等方面的专题档案文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山陵档案在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城建档案馆等得到妥善保管,并于2002年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关键词: 梅屋 孙中山故居 宋庆龄 孙中山逝世 日本友人 纪念馆 孙中山先生 遗像
摘要: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收藏有一尊孙中山遗像,是孙中山逝世后他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出资延请日本著名雕刻家牧田祥哉设计、雕塑,并赠送给宋庆龄留作纪念。梅屋庄吉曾出资铸造了4座孙中山全身铜像和百尊孙中山半身胸像,由于时间久远,目前存世稀少,弥足珍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首都沦陷纪念日” “京市忠烈纪念日” 公众记忆
摘要: 纪念日及其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建构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为了纪念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沦陷,悼念死难同胞,全面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浙江、南京等地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并经历了由战时“首都沦陷纪念日”到战后“京市忠烈纪念日”的变迁,这些纪念活动推动了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形成。集体记忆或公众记忆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建构的。南京沦陷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纪念和悼念活动受到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 行政机构改革 清末新政 整顿吏治 新式学堂 科举制 陆海军 中央行政机构 现代化
摘要: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所推行的最后一次较为全面和深刻的改革。改革主要集中在行政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其中行政改革主要涉及中央行政机构改革以及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主要目的是整顿吏治。军事改革力求建立现代化的陆海军。教育改革则直接废除了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关键词: 大历史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摘要: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及与之相关的持久战论说与行事,是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写大历史抗战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此类的枢纽性问题,看似已经不言而喻,实则误读错解不在少数的情形,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所在多有。要由碎立通,必须掌握多数材料之汇集,妥当安放新发现,分清历史与社会发展史的联系及区别,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依照本来的时空位序进一步系统梳理材料与史事,溯源逐流,循名责实,以事实证文本,比较近真并得其头绪,使得呈现历史与历史认识相辅相成。
关键词: 徐世昌 康有爲 夏孫桐 《清儒學案》
摘要: 《清儒學案》自問世以來,前輩學人就曾批評徐世昌因“政治黨派之故”、“遺老情調”而不爲康有爲立案。然而,由於直接史料的闕如,多是依據定本進行批評,而無法深入到具體的編纂過程中進行考量。國圖、上圖所藏夏孫桐書札是討論康有爲入案問題的重要文獻,通過對這兩通書札的考釋,結合相關文獻的記載,梳理其編纂過程,考察徐世昌及其編纂羣體對立案人物的選録原則及其對“學案體”史籍内涵的理解和定位,可以較爲清晰地反映《清儒學案》不爲康有爲立案的問題。
关键词: 延安整风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全民族抗战 “左”倾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遵义会议 共产国际 整风运动
摘要: 8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延安干部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遵义会议之后,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这种错误没来得及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彻底清理。因而,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初,党内有人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指示,照搬他国共产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经验,对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认识不够。
关键词: 全球史观 知识旅行 翻译出版 五四运动
摘要: 五四时期是中外知识流通极为频繁的时期,本文运用全球史研究视角以及萨义德的“理论旅行”思考框架,以这一时期的翻译出版实践为研究对象,在纷繁复杂的域外知识资源中厘清知识旅行的路线、途经场所,以及最终抵达目的地后的接受、应用和改造的过程,从而得以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生产的框架和传播机制,以及翻译出版与知识旅行如何成为思想启蒙、社会变革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军事史 战略转移 党和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
摘要: 1934年的中央红军长征,由于事起紧迫仓促,相关准备做得不够充分,导致红军在转移初期遭受不少挫折,但党和红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不仅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走向。
关键词: 北洋水师学堂 黎元洪 中日甲午战争 武昌起义 混成协 统制
摘要: 1962年3月26日,笔者(指刘化南--编者注)访稿于黎元洪的改醮夫人危文绣(又名黎本危),我向她问起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前后所持的态度时,她向我谈了很多,下面就是她的谈话。关于武昌起义的事情,很多人都对于黎宋卿(黎元洪,字宋卿)的实际情况弄不清。在武昌起义之前,他只是一个混成协的协统,但他原来却是带着一个镇,是从1万多人的统制缩编为5000多人的协统。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他一直是在海军里干事情。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几乎为清廷尽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