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高山峡谷 云南昭通 英雄故事 红军长征 抗战时期 大后方
摘要: 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也是抗战时期全国的大后方。高山峡谷、湿地草原间,留下了无数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如果将红军长征过云南比作一首大气磅礴的壮歌,那么云南昭通威信扎西地区就是这首歌中的第一个重要音节。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五四精神 青春风采 强国建设 头条 民族复兴 五四运动
摘要: 【5月3日北京寄语新时代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关键词: 中央红军 湖南西部 红六军团 原定计划 中央苏区 战略转移 落脚点
摘要: 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按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至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没有打算作太远的长途跋涉,但在转移途中根据敌情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 碑学 书卷气 梁启超 碑帖 康有为 竖起脊梁
摘要: 梁启超的书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和儒雅之风,有一种温和、含蓄而又刚健、劲的美感。梁启超藏有很多碑帖,十分喜爱写汉魏碑刻,尤其喜爱北魏,所以他的书法不论篆隶真行,都是方正峻厚,“竖起脊梁,显出骨”的。1889年,康有为写成《广艺舟双》,倡导碑学。
关键词: 无条件投降 侵华战争 外敌入侵 投降书 抗日战争 全民族抗战 九一八事变 反法西斯
摘要: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关键词: 陆军总长 临时大总统 唐绍仪 黄兴 段祺瑞 袁世凯 参谋总长 同盟会
摘要: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各方纷纷推举黄兴为陆军总长,不少人请托内阁总理唐绍仪说项。袁世凯一再否决唐绍仪提议,任命其嫡系段祺瑞为陆军总长,而任命黄兴为参谋总长,统辖两江一带军队。自然遭到黄兴断然拒绝,他早有功成身退的想法,没有拒绝陆军总长职务,有为同盟会保存实力的权变之意,参谋总长则意义不大,又激愤于袁世凯之奸猬,解甲归田意愿更加强烈。
关键词: 五四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 经典语录 五四运动 影响深远
摘要: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国学君为大家精选了100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一·一七宣言》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摘要: 因落款日期为“1933年1月17日”而得名的《一·一七宣言》,实际上早在一个星期前的1月10日就已公之于众。该宣言斥责九一八事变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国土沦丧,却污蔑共产党破坏抗日的谎言,声明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不仅在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而且得到江西前线不少国民党官兵的同情。国共两党围绕《一·一七宣言》展开了一番宣传战,中共针锋相对地揭露了蒋介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为其“剿共”辩护的虚伪面目。尽管中共党内对“三个条件”只是“宣传的口号”还是兼具“行动的号召”持不同的看法,《一·一七宣言》在推动共产党人与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合作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但它的提出客观上为此后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港澳台同胞 外来流动人口 户籍人口 海外侨胞 居民小组 孙中山 新篇章 社区
摘要: 上沙社区是孙中山先代故乡,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部,总面积5.848平方公里,下辖中南、中山、中富、中强4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2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8万多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近3000人。近年来,上沙社区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关键词: 第二野战军 贵州人民 迎风招展 遵义会议 前途命运 伟大转折 五星红旗
摘要: 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红色热土。1935年1月,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成为中国革命伟大征程上的伟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9年11月15日早8时许,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贵阳城头迎风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7军50师的战士们,浩浩荡荡向城内开进,一个崭新的贵州跃动而出。解放贵州,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改天换地的历史伟业,备尝贫苦与酸楚、饱受压迫和欺凌的贵州人民的前途命运由此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