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村运动
地方自治
村民自治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制定并推行了两次经济发展计划,通过10年的努力,韩国原来已经几乎崩溃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工业化发展迅速。与此相反,韩国农业的发展面临停滞状态,农民的收入很低,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国内矛盾逐渐扩大,严重制约了韩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农村落后局面,1970年韩国正式决定开展“新村运动”。新村运动实施了10年之后,在物质方面,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村地区克服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政治文化方面,在农村地区民主主义成为了主流,由于新村运动的宣传和教育,基层民主得到了发展,全体居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村民自助决定农村事务;在精神素质方面,通过精神启蒙运动的洗礼,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改变了旧的生活习惯,培养了积极的精神态度,同时村民的意识形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重新定义了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价值观。然而,新村运动也存在着一些争议。首先,新村运动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动员机制,因此很容易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随着朴正熙总统的逝世和上世纪90年代政治权力的更替,新村运动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转变为民间团体组织,同时一直受到权力的干涉。其次,新村运动忽略了地方自治和分权的因素,仅仅强调经济建设效率和致富工作。最后,新村运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只注重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因素。本文通过论述新村运动的思想渊源、发展过程、具体内容以及评价、着重分析了地方自治与新村运动的相关性,并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来推出韩国新村运动的地方自治化改革方案,而且对此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村运动的历史发展经验,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建设给出了发展途径和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