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立法余地 宪法实施 原则理论 最佳化命令
摘要: 实践中对于宪法实施的日益强调要求相应理论构建的进一步精细化,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立法权的宪法界限。传统观点对于立法余地正当性的论证建立在宪法规范的框架秩序性质和立法权的民主正当性之上。但这并不足以为立法余地范围的界定提供有效的指引。原则理论将宪法规范视为一种最佳化命令的主张既能为立法者提供有效的行为指引,又为其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形成空间,从而能够与传统观点中的合理之处有效兼容,构成对于立法余地正当性的完整论证。
关键词: 特别行政区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联邦制
摘要: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将法律意义上的主权统一配置于中央,后者则使其在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分享。这一根本区别还通过宪法安排中一系列其他重要区别体现出来,如成员政府(地方政府)权力受宪法保障的程度、地方是否享有一定的宪法自治、地方政治实体在中央被平等代表的制度设计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改变方式和权限争议的解决方式等。特别行政区制度虽然是我国宪法制度中的一大创新,但其在上述方面均符合单一制国家的宪法安排,因此仍然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之下的一种宪政建制。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族际政治整合 国家统一 国族建设
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族际政治整合功能就是它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加强中华民族一体化建设中应该承担和发挥的作用。族际政治整合功能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功能体系中极为重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和释放。随着我国族际关系中新型民族问题的日益增多及治理难度增大,亟须党和国家主动抬升族际政治整合功能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功能体系中的位次,以适应国家崛起、中华民族再度复兴的战略需要,应对民族分裂形势加剧、暴力恐怖事件频发、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非均衡发展、中华民族虚化的严峻挑战。为此,应从转变导向、更新理论、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等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立法权 结构功能主义 立法功能
摘要: 依循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可以将《立法法》中主体扩容与权力限缩的规则视为市级立法权分配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中央—省—市"形成了立法权纵向分配的基本架构。这种架构一方面有利于中央意志的地方贯彻,另一方面导致市级立法权的应然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市级立法权分配系统的形成与维持依赖于法律规范与政策规范,在深层则是由于文化的指令作用。对其负面作用的消除,则应从扩大自主立法权限、提高立法质量和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协商民主 共生
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与协商民主不可须臾离,二者本质上统一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使命。民族区域自治与协商民主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和谐相处,彼此促进,共同趋优。认清民族区域自治对协商民主的共生性依赖关系,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地理信息 李德胜 中共山西省委 主持会议 副部长 基础测绘 大纯 经济发展 民主集中制原则 大局意识
摘要: 本刊讯记者原有军报道,2016年3月31日,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大会,宣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主要领导任职事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许大纯同志主持会议,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葆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组织部王满喜处长宣布省委、省政府任职决定,李德胜同志就任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关键词: 立宪自治 联省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主义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从晚清立宪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政治实践过程中对于"自治",特别是"民族自治"政策的运用与阐释,试图说明当代中国在"民族自决"与"民族区域自治"语境下提出的"民族"认同的复杂性。"民族"与社会解放政治理想相结合,涵盖了对生产关系及世界体系发展的历史判断。通过对中国革命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中社会革命诉求的阐释,我们能发现一种认同民族差异,却试图超越狭隘族裔民族主义的理论力量。对于革命建国的新中国来说,"中华民族"观念的构成,不但与"反帝反封建"的对抗性革命任务相关,也与其建设性的国际主义普遍关怀密切相连。而只有在20世纪中国与世界不断变化着的政治现场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作为一个产生于中国革命这一特殊历史进程中的事件,其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性价值。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 区域自治 依法治国 法治特征
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民族特殊性创设的治国举施,既属于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微观措施",又属于民族自治的"宏观指导",还属于中央领导和和民族自治之间的"中间纽带"。民族区域自治契合现代法治步伐,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中国梦,彰显现代法治理念并显现法治特征:宪法法治确立总体特征,法治原则遵循规则特征,行政法治体现职权特征,统一法治形成一体特征,整体法治构建共体特征,核心法治浓缩晶核特征,自治法治代表运行特征,自律法治示范道德特征,民主法治追求目标特征。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西藏 历史启示
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在西藏的实践,是西藏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制度保证,是西藏各族人民享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权利的可靠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和成功典范,具有许多鲜明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