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地方立法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和谐稳定 有序 全国人大 依法治国 法治思维
摘要: 今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立法权。开启了地方立法新航程。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决设区市发展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在全社会更好地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有利于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地方实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合宪性 设区的市 立法权限
摘要: 刚刚修改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关于授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规定极具争议。针对这诸多争议,文章首先从目的解释和历史解释两个方面论证该规定的合宪性,进而结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社会实践的情况确定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明确范围。这种立法权限范围是不合理的,因为实践中必将产生远超出立法事项外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已经纳入立法规划的法案搁置以及超范围的同级别政府规章的监督问题难以解决。消解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全国人大的单项立法放松对于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限制。
关键词: 狄龙 下级政府 制衡机制 上级政府 政府机构设置 职责同构 政府行政效率 府际关系 行政管理过程 部门设置
摘要: 1.构建科学的纵向府际权力结构——复合制衡机制。狄龙规则与地方自治规则的复合式制衡机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首先,狄龙规则强调了纵向府际间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从而避免了下级政府的"越界"行为;其次,地方自治规则又赋予了下级政府制约上级政府的权力,从而使下级政府拥有事实上的自主性。因此,复合制衡机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甘肃 美好 幸福 民族区域自治 多民族国家 基本国情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基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科学分析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民族区域自治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 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 宪法文本 宪法规范
摘要: 不成文宪法,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下意识地将不成文宪法视作成文宪法的对立面,从而造成了误读。承认和支持不成文宪法,不是将之简单地看作是对成文宪法的颠覆,另立一套所谓适应中国实际的"真正的宪法"。建立在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不成文宪法,将为我们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带来实施成文宪法的本土资源,使中国宪法的实施获得更大的感召力。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主体分析 公民维度
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而做出的有效制度安排。随着国家逐步释放治理空间及自治实践过程的日趋复杂,基于公民治理的维度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必须在国家主导下,充分发挥各民族公民、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等多层次主体的作用,以治理的理念来创新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这是消弭民族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键词: 设区的市 地方立法权 立法监督
摘要: 赋予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是城市经济发展、解决社会矛盾、处理地方事务以及发挥法治在地方改革引领作用的必然结果。但在全面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时如果制度设计不当,可能会带来法治碎片化、立法质量下降、助长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侵蚀中央立法权的危险,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对策。对设区市地方立法权的赋予可采取稳步推进方式,实现成熟一个赋予一个的渐进性路径,在一定期限内还要对受赋权的地方立法加强备案审查以及定期评估,并科学配置地方立法权限,以确保地方立法质量。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社会服务 研究
摘要: 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是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大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要认真研究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机制,根据民主党派的自身特点,扎实开展以决策咨询、智力咨询、扶贫开发和服务两个大局为重点的多层次、有特色、见实效的社会服务。
关键词: 一府两院 法定形式 质询权 监督形式 朱裕 法制委员会 人大主席团 受质询机关 苍梧县 公务员身份
摘要: 质询权是通过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向"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案并强制"一府两院"进行答复的活动,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从目前看,人大代表甚少使用这种监督形式。2015年3月10日,广西梧州市委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
关键词: 执政党建设 基层党组织 组织功能 社会治理
摘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需要结合动员、组织、利益聚合与协调多重政治功能,尤其需要政党组织履行利益聚合与协调的功能。政党基层组织应当更充分地扮演利益聚合的角色,搭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桥梁;在各种利益冲突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基层组织可以更多地发挥协调作用;在利益协调中建设社会和谐,为执政党谋求政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