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湖南《大公报》
地方自治思想
省宪
联省自治
摘要:
民国初年,中国政局混乱,战争频繁,尤其是洪宪帝制失败后,中国即进入军阀政治时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变得无法协调,地方分权主义大行其道。为巩固统治,北京政府主张继续推行地方自治制度,颁布了大量自治法令,并将省制写入了《中华民国宪法》。与此同时,地方各省倡言省自治,提出将地方自治与联邦主义相结合,最终导致近代中国兴起了以湖南为首、范围遍及全国的联省自治运动。省自治是清末以来地方自治发展的最高峰,明确要求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是彻底的全面的地方自治,对于打破军阀政治及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近代湖南历时最长、影响极大的日报,湖南《大公报》自创刊之日到北伐战争以前,坚持“据事直书、有闻必录”的办报宗旨,始终十分关注民初地方自治的发展情况。其一,《大公报》通过特设专栏等多种形式阐述宣扬地方自治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倡导民治,反对官治,为毛泽东等民治代表提供了公共话语表达平台,有效地发挥了其舆论宣扬作用。其二,该报运用大量篇幅对地方自治实践的发展情况进行报道,能够及时刊登相关自治法令,其中对湖南自治运动的报道最为详尽,记述了湖南自治运动的发展历程,为湖南制定省宪建言献策,并勇于揭批自治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极大地彰显了其监督引导作用。其三,以龙兼公为首的《大公报》报人,更是亲身参与其中,为自治运动的开展奔走呐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南自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本文通过整理归纳湖南《大公报》关于民初地方自治的新闻报道,探讨分析湖南《大公报》与民初地方自治之间的关系,以期从中考察近代媒体对社会思潮发展所产生的作用。通过分析研究可知,湖南《大公报》对民初地方自治的宣传具有客观性、时代性、地方性、理论性等特点,集中体现了《大公报》报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当代社会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民初地方自治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毛泽东等人的地方自治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