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商业公司 联邦制 联邦权力 各州权力
摘要: 美国建国初期,绝大多数商业公司都由各州议会颁发特许状建立。不过,每当有人提议由国会授权建立商业公司时,都会引发争论和反对。反对者提出,国会没有被赋予建立商业公司的权力。建国精英对商业公司授予权归属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权力范畴上的态度。特别是制宪会议之后,虽然联邦权威得到了加强,但宪法并没有在联邦与各州的权力上划定明确界限,联邦与各州在权力上不断博弈。在博弈中,各自权力的范畴,在于政治精英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以及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衡量。
关键词: 良心自由 日本宪法 保护范围
摘要: 良心自由作为个人内在精神活动自由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自由权乃至整个基本权利谱系中都可以说居于中心的位置。《日本国宪法》基于对《明治宪法》的反思和对《波茨坦公告》的接受,对于良心自由予以了专门的保障。但是在良心自由的适用问题上,尤其是在良心自由的具体保护范围问题上,无论是学说还是判例均存在着诸多争议。日本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明确区分了良心自由与信教自由,同时不断细化区分良心自由与内心活动的标准。尽管我国的宪法文本中并没有规定良心自由的条文,同时我国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但是我国在实践之中已经产生了围绕着良心自由问题的法律争议,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势必要对部门法所提出的上述问题予以回应,发挥其调和利益冲突、建构社会共识的功能。因而有必要借鉴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借鉴日本最高法院所坚持的教义学立场。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 合并 中央人民政府 里程 1954年 中华苏维埃 中央政府
摘要: 60年前的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将绥远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这一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步骤,史称“蒙绥合并”。“蒙绥合并”的历史依据是“三五宣言”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即著名的“三五宣言”,宣布:“原来内蒙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察哈尔土默特二部及宁夏三(笔者注:应为二)特旗之全域,无论是已改县治或为草地。
关键词: 执法检查 海南省人大 日至 民族地区 陈国梁 民族自治地方 检查组成员 副主任 工作要点 少数民族干部
摘要: 本刊讯(陈国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0周年,为了更好地促进该项法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保持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根据2014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7月18日至25日,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省201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一法一规定”)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关键词: 企业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 民主集中制原则 铁路企业 创造性发挥 和谐发展 基层站段 实质问题
摘要: 实行厂务公开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铁路基层厂务公开经过不懈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新进展,促进了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但是,在基层站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职工认为公开是走形式,走过场,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公不公开与已无关;有的单位公开内容不及时、不真实、不规范、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厂务公开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深化厂务公开,切实搞好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促进铁路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主体少数民族 地方治理
摘要: 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一个特殊的人群,自治主体少数民族在具体政治参与活动中客观上处于较优越的地位,在代表性、政治表达权和参与权等方面,自治主体少数民族都靠近政治权力中心,在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相关公共政策中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孙中山 地方自治 基层民主
摘要: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是其民权主义体系中政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民治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民主政治,他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阐述、发挥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其积极内涵值得当今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吸收和借鉴,尤其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 依宪解释 合宪性推定 宪法实施
摘要: 合宪性解释有两种含义,既有违宪审查层面又包含普通法律案件的审判层面。合宪性解释的论争的焦点,在于合宪性解释能否作为宪法在司法领域实施的方法。在论争的催生下,有学者提出"依宪解释"。依宪解释是一种法律解释的方法,也是宪法在司法领域实施的方法。依宪解释具有其正当性、合法性,也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 捷克斯洛伐克 民族心理 联邦解体 国家认同
摘要: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政府绩效评估 公民参与 西藏
摘要: "公民导向"是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的重要发展趋势,西藏人民参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是实现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举措,是西藏人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基础,是改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绩效,构建人民满意政府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自然环境的恶劣、参与型文化的不成熟、经济条件的制约、公民参与能力的不足以及特殊的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藏人民参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还存在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