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协商民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契合性,并且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合理之处,从而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社会转型期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辛亥革命,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之后历经磨难,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各族人民群众一同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为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精诚团结、共同奋斗,一直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努力实现着我们共有的中国梦。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以及民族主义新一轮的浪潮之下,面对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必须更加明确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的共识,强化建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上的国家认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更好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伟大中国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得出民族认同是指基于共同的历史经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之上的对于个体或集体所属的共同体的情感认同、身份归属以及信念统一。民族认同就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认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我们国家,狭义的民族认同是各民族自身的认同,例如汉族、回族、藏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广义的民族认同就是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国家认同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基于共同的历史经验、情感意识和利益诉求对自身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政治认同,即对国家主权的认可和对国家政权的忠诚与服从。在民族国家中,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就是国民对构成这个国家的“民族”——国族的一致共识以及对这个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认可与效忠。在我们国家,国家认同就是各民族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进而对我们国家的政治认同。第二部分,大概介绍了国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和国家认同的方式,阐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与发展,概念和内容,特点和意义,进而分析梳理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发展的各时期对于增强我国国家认同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了和谐的民族关系,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三部分,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新时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和宗教这三方面说明了新时期内对我国国家认同造成的不利影响。第四部分,主要结合社会转型新时期的特点,针对如何加强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在今后时期更好的发挥巩固我国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给出了自己的建议:1.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提高全社会的民族理论水平,加强民族理论的建设,4.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5.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善民生,6.加强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7.加强中华民族文明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得出我们今后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使之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符合民族-国家利益、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国际税收协定 国内税法 立法权 缔约程序
摘要: 我国对外缔结的税收协定的批准并没有经过立法机关的决定程序,事实上只是行政协定。一般认为,行政协定不具有优先于国内法律的地位,否则会造成行政权对立法权的侵犯。然而,中国国内法现有的相关冲突协调规则却规定,国际税收协定优先于国内税法而适用,由此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文章提出了对冲突协调规则的建议,即将国际税收协定的缔约权收归全国人大常委会,从而与国内税法立法权收回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制度相协调。
关键词: 宪法实施 制度缺陷 完善保障
摘要: 文章由宪法实施的概念和意义、我国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完善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共三大部分组成。宪法实施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文章强调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当前我国宪法实施面临的主要瓶颈与障碍,针对相应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具体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 中央政府 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方官员 双重主权制和分权制 联邦制
摘要: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无论是改革的发动还是改革的可持续,地方的动力都非常重要。从中央-地方关系中寻找改革的动力,早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定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高度依赖于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郑永年认为,中国的地方领导人是最具有改革动力的,目前中国存在的很多地方发展模式大都来自于地方官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是一线政府,政府
关键词: 立法权限 地方分权 国家结构形式
摘要: 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限的合理界分以及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虽然《立法法》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现实意义。但它的规定存在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和地方立法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等现象。对于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应当以其制约因素为切入点,进而分析目前立法规定和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理清我国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
关键词: 检察建制和管理模式 单一制 民主集中制 上命下从 一体化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的检察实行分级设置体制,在管理上也是结合体制内的统一领导和地方国家政权分级监督的双重模式。然而检察权的宪法定性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定位,要求逐渐强化和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建制与管理模式。在中国,宪法确立的单一制国家结构不仅不是实现检察一体化体制的障碍,相反却是一个最适宜一体化建制的基础和条件;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也不应成为检察一体化建制和统一管理的障碍;检察机关保障国家的法制统一、正确实施的价值与功能要求,必须使"上命下从"的一体化建制与管理模式得到强化;中国自身的检察一体化的历史经验也应当予以发掘和适用。
关键词: 刑事立案 监督问题 立案监督工作 检察机关 侦查机关 立案监督权 刑事诉讼法 质询权
摘要: 一、刑事案件立案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案源渠道不畅,阻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开展。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应包含立案活动的知晓权(或知情权)、质询权和纠正权三部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立案监督只规定了质询权和纠正权,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质询权)和"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通知侦查机关立案"(纠正权),而对检察机关关于侦查机关立案活动的知情权却未作规定。
关键词: 胡耀邦 视察 翻译 万里 民族区域自治 文化生活 自治权利 自治区
摘要: (接上期) 为了尽快地使西藏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较快地提高起来,我们几个人商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六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利,两藏是个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