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股东知情权 查阅权 质询权 检查人选任制度
摘要: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治理原则下,大多数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相对于公司来说在信息方面处于不相称的弱势地位,公司管理层容易利用信息优势损害股东利益。因此,股东知情权这一股东的基本权利逐渐被人们重视。我国新《公司法》在原公司法的基础上对股东知情权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从股东知情权的内容入手,参照其他国家的股东知情权制度,分析我国股东知情权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一部分为股东知情权的基础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了股东知情权这一概念,指出股东知情权并非单独的权利而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股东知情权可分为消极知情权和积极知情权。其中消极知情权是指公司具有制作保存相关资料的义务和置备、送交、公布和披露的义务,以保障股东知情权的行使和实现;积极知情权主要包括股东的查阅权、质询权和检查人选任制度。其次,介绍了股东知情权的主体资格,对出资瑕疵股东、母子公司股东等特殊主体是否享有股东知情权做了阐释;第三,介绍了股东知情权的实现方式。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股东知情权制度,指出英美法系国家的股东知情权主要表现为股东查阅权、公司制作和保存公司记录、向股东大会送达财务报告的权利等。而大陆法系中德国公司法对股东质询权的规定比较详尽,其中股份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大会质询权,有限公司股东享有日常质询权;日本则兼容并蓄,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英美法系和德国公司法中的股东知情权制度。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股东知情权制度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我国新《公司法》虽然在原《公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股东知情权,但仍然存在着不成熟的地方。笔者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提出如下立法建议:一方面扩大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将原始凭证纳入其中;一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检查人选任制度。
关键词: 军事法 地方国家机关 立法权
摘要: 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地方国家机关的军事立法权问题。应当承认地方国家机关享有军事立法权,制定以非核心军事行为为内容、执行性的地方性军事法规和地方性军事规章。并且应当呼吁国家立法机关进行修宪补充强调,或者采取立法机关解释,抑或对《国防法》进行修改,为我国军事立法体制提供完整的和明确的法律依据,形成完善的军事立法系统。
关键词: 北洋时期 联省自治 国家统一 地方自治
摘要: 北洋时期中央权力式微,地方势力崛起,这一过程与西方自治思潮及联邦制主张在中国的传播相伴始终。“联治”含有多元合一的因素,并非“统一”的对立物。虽然“联治”有对抗北洋军人操控的中央之含义,但“统一”却始终是多数国人的政治诉求。由于北洋军政体系在“分”与“合”的争斗中趋向瓦解,推动统一的力量就只能在北洋体制之外去寻找。而以“分”为特征的北洋时期的“联省自治”,也就悖论式地成了解构北洋军政体系、为形成中的国民党集权体制提供支撑的建设性因素。不过新的政治统一体却否定了自治及联邦,厉行党治,这又是多数客观上促成了这一体制的人始料未及的。
关键词: 宪法委员会 宪法规定 元老院 国民议会 合宪性审查 法国人 行政权 立法权 拿破仑 宪法性法律
摘要: 一、浪漫变迁的法国宪法:从1791年宪法到1958年宪法(一)大革命时期的宪法:法国宪政的起点法国在大革命之前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开了推翻封建君主
关键词: 陈炯明 地方自治 联省自治 联邦制
摘要: 地方自治是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一个概念,但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就孕育着这种地方分权类型。地方自治基于地方分中央的权利,实行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央集权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陈炯明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地方军阀一样认为地方自治是实现民主建国的唯一途径,因此竭力推崇地方自治思想。 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他早年的家世和教育等背景所孕育出的自强自立,关心底层民众生存精神。其次是他也吸取了当时社会所盛行的联省自治思潮的营养,当时的联省自治思潮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他地方自治思想的成熟。最后,更为重要的是陈炯明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开展地方建设的实践塑造了他地方自治的成型。 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他对地方自治蓝图的设想,包括他对地方自治的理解,实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规定,以及对建设广东模范省的实践。这些内容一方面体现出陈炯明对地方自治的完整规划以及他对地方建设的执着坚持,体现出他主张先实行地方自治而后进行国家统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的地方自治思想是为其联邦制理想服务,他毕生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美国式联邦制理想。 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在那个时代不被认同,事实上也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尤其是对北伐和当时统一大势的阻碍,并且最终也没能成为统一全国的主流方式。但在建设地方民主、推进地方现代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地方建设的重视和对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有其可借鉴的地方。因此,在今天看来仍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联邦制
ISBN: (纸本)9787100088893
摘要: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概论联邦政治的概念、特性、成立程序、类型及联邦政治的评议;第二至七章分析美国、瑞士、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的联邦政治制度;第八章阐述作者理想中的联邦政治。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经济 民族文化
摘要: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为有效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政治治理模式和制度上的设计。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将从新制度主义的理性选择出发,深入探讨我国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人才现状 方法和措施
摘要: 知识和人才是现在新时代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因。本文论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才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 宪政理念 分权 限权 立法权限 完善
摘要: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国家政权机关所行使的在国家权力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权力形式。在立法权的运行过程中,源于立法主体的多元化,各立法主体运用立法的范围及对立法权力的限制是不同的,立法权限和立法权限划分问题由此产生。探讨立法权限的目的在于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立法权职的不同归属,实现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有助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中利益的调整和分配。 宪政视野下的立法权限划分研究,就是将立法权限置于宪政的视野之下,以宪政思想所主张的“限权”、“分权”等为逻辑起点,以厘清现代国家权力关系的配置为依托,分析我国立法实践中有关立法权限划分的相关问题,力图通过对我国立法权限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尝试对立法权限的制度问题进行探讨。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一,在明确界定立法权、立法权限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论证了宪政视野下立法权的定位和立法权的内部控制理论,分析了基于宪政理念立法权限划分的主要方式。 第二,针对宪政视野下立法权限划分的理想模式进行了介绍,对立法权限横、纵向划分的一般性理论进行了分析。 第三,运用立法权限问题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立法权限的现行体系,分析了中国立法权限划分的模式,基于现行法律的中国立法权限体系审视,提出了立法权限在立法实践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第四,根据中国立法权限划分的实践,从完善立法权限配置的一般性思路和具体思路两个方面对中国立法权限划分的思路和制度措施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基本设想。 总之,为克服我国现行立法权限配置的种种弊端,推动我国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必须以“分权”、“限权”思想为指导,灵活地对待国家结构形式与立法权限的关系,以立法或立法解释的形式明确各主体的立法权限,限制个别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的膨胀,规范法律保留和授权立法制度,加强立法监督体系的完善。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等各立法主体的积极性和均衡性,推动立法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行。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ISBN: (纸本)9787506040440
摘要: 本书共分实施自治、自治失败、寻求自治三编,主要内容包括:加拿大联邦制度及其多样性、西班牙的自治社会和民族协议、斯里兰卡的联邦政治与多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