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东川铜矿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有机质
成矿机制
摘要: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相对于赋矿白云岩,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铜矿体的白云石δ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东川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6.40‰~-0.20‰,桃园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8.40‰~-4.20‰,包裹体中的δ13C值呈现明显的低值。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其次来自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脱羟基作用,有机质亦参与了成矿作用。含矿卤水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落雪组白云岩和黑山组炭质板岩中,与含有机质地层和含有机质流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控铜矿床,东川铜矿带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