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巯嘌呤
再生障碍性贫血
TPMT
NUDT15
摘要:
目的提高临床对巯嘌呤(6-MP)在特定基因多态性背景下(TPMT和NUDT15突变)导致骨髓抑制而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6-MP代谢基因TPMT*3C和NUDT15 c.415双纯合突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6-MP后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探讨发生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使用6-MP之间的关系,以及与TPMT和NUDT15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该患儿首次接受6-MP(剂量40 mg/m^(2))治疗7 d后,出现发热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和网织红细胞比例减少。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为TPMT*3C CC及NUDT15 c.415 TT纯合突变。活检显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诊断为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积极对症治疗基础上,予贝林妥欧单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良好,后续治疗过程中未再使用6-MP。此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携带TPMT和NUDT15双纯合突变患者的报道。结论TPMT和NUDT15基因突变会导致6-MP代谢异常。因此,建议在使用6-MP治疗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的初始剂量,以降低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